字词 | 朋党之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朋党之争 朋党原指同类人为自私的目的而互相勾结。唐朝后期,政治腐败,宦官专权,朝官内部也结成朋党。勾结宦官,排斥异己。以李德裕为首的李党同以牛僧孺、李宗闵为首的牛党,相互间持续了近40年的斗争,史称牛李党争,亦称朋党之争。李德裕为唐宪宗朝宰相李吉甫之子,以门荫出仕,他们认为“朝廷显官,须是公卿士第”,力主中央集权;牛僧孺等是通过科举,因得李逢吉引荐,一度为相,主张维护科举制度,对藩镇采取姑息态度。829年(唐大和三年),李宗闵为相,出李德裕为义成军节度使,次年又引牛僧孺为相,排挤了李党。第三年,李德裕出任西川节度使,接受维州(今四川理县)吐蕃副使悉怛谋为归降,牛令执送归还吐蕃。武宗即位,李德裕为相,李宗闵被贬死,牛僧孺亦遭黜。宣宗时,牛派得势,李派全遭罢斥,李德裕被贬死于崖州。牛僧孺还朝后也病死,斗争方告平息。 朋党之争pénɡ dǎnɡ zhī zhēnɡ指为争权夺利、排斥异己而结合起来的集团之间的互相争斗。 朋党之争péngdǎngzhīzhēng〔偏正〕 利益集团之间的争斗。霍松林《说李商隐》:“在这种情况下,李商隐身不由己地卷入了~。”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