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眼不识荆山玉,拿着顽石一样看 有眼不识荆山玉,拿着顽石一样看比喻不识好人或才能出众的人,错当坏人或愚蠢的人看待。荆山:在湖北南漳县西,相传楚国卞和得璞玉于此。例第二十一回,“我西门庆一时昏昧,不听你之良言,辜负你的好意,正是有眼不识荆山玉,拿着顽石一样看。过后知君子,方才识好人,千万作饶,恕我则个。” ☚ 粉妆玉琢银盆脸,蝉髻鸦鬟楚岫云 冤家路儿窄 ☛ 有眼不识荆山玉,拿着顽石一样看见“有眼不识荆山玉”条。 有眼不识荆山玉,拿着顽石一样看(惯)荆山玉: 即和氏璧;相传楚人卞和在荆山(今湖北省南漳县西部)抱玉岩得璞玉,后把它琢磨成价值连城的美玉。不认识荆山宝玉,把它看作顽石。比喻没有眼力,错把好人看作坏人,或把有才干的人当作无能的人。 有眼不识荆山玉,拿着顽石一样看惯荆山玉:即和氏璧;相传楚人卞和在荆山(今湖北省南漳县西部)抱玉岩得璞玉,后把它琢磨成价值连城的美玉。不认识荆山宝玉,把它看作顽石。比喻没有眼力,错把好人看作坏人,或把有才干的人当作无能的人。《金瓶梅词话》二一回:“我西门庆一时昏昧,不听你之良言,辜负你的好意。正是有眼不识荆山玉,拿着顽石一样看。” 有眼不识荆山玉,拿着顽石一样看 有眼不识荆山玉,拿着顽石一样看相传春秋时楚国人卞和在荆山(湖北省西部)找到一块璞玉,两次献给楚王,都被认为是石块,并以欺君之罪先后两次被砍去双脚。比喻好人或名贵物品就在眼前,却识别不出来。 ☚ 小人多短视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看见树木,看不见森林) ☛ 有眼不识荆山玉,拿着顽石一样看荆山玉: 相传楚国卞和在荆山得璞玉,后雕琢成著名的宝玉和氏璧。把荆山玉当作顽石看,比喻人有眼无珠,不识好坏与贤愚。《金瓶梅词话》二一: 我西门庆一时昏昧,不听你之良言,辜负你的好意。正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