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不同生产条件下饱和卤水的变化规律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不同生产条件下饱和卤水的变化规律 (一)常温下饱和卤水钠镁比值、变性比值(即氯化镁与硫酸镁中镁离子的比值)与饱和点三者之间的关系 如图2-6-2所示。 图2-6-2 30℃时卤水成分与饱和点的关系 (以Na+、Mg艹、//Cl-、SO4=-H2O四元耶涅克图表示) (1)钠镁比值与变性比值均相同的饱和卤水,其组成与浓度相同。 (2)变性比值相同,饱和点与卤水钠镁比值成反变关系。 (3)钠镁比值相同的卤水,变性比值越大,饱和点越低。 (4)饱和卤水浓度相同,变性比值与钠镁比值成反变关系。 (5)盐田中饱和卤水在33°Bé/30℃以前,氯化镁、硫酸镁均达不到饱和,不会析出,因此变性比值不变。结晶终止浓度与卤水钠镁比值的关系如图2-6-3。 图2-6-3 结晶终止浓度与卤水Na+/Mg艹值的关系(30℃) 1-Mg艹/Mg艹=2 2-Mg艹/Mg艹=3 3-Mg艹/Mg艹=4 (二)温度对氯化钠析出的影响 在结晶终止浓度较低时,温度对氯化钠析出率的影响比较明显。从图2-6-4看出:卤水浓缩到26°Bé,40℃时,氯化钠析出率为30%,而20℃时,仅为13%;随着结晶终止浓度的提高,温度影响越来越小,当终止浓度高于29°Bé时,温度影响基本可以忽略。在平均温度30℃、结晶终止浓度32.91°Bé时,氯化钠回收率达93.94%。 图2-6-4 不同温度下结晶终止浓度与氯化钠析出率的关系 (三)饱和卤水析盐与蒸发水量的关系 以渤海海水为依据,经天津轻工学院盐化系孙之南等1985年试验研究,饱和卤水(25.88°Bé/20℃)蒸发、浓缩、析出氯化钠情况如表2-6-19;将表2-6-19数据绘成曲线图加以整理,计算出饱和卤水1000L,每提高0.1°Bé,蒸发、浓缩、析氯化钠量如表2-6-20。 表2-6-19 饱和卤水蒸发、浓缩、析盐表 表2-6-20 饱和卤水(25.88°Be′)1000L每提0.1°Be′蒸发、浓缩、析盐表 表2-6-19及表2-6-20系没有渗透损失的理论数据。根据表2-6-20数据,可以计算任何浓度的饱和卤水1000L浓缩到任何浓度时需要蒸发水分量、剩余母液量和产氯化钠量。例如:26.6°Bé饱和卤1000L浓缩到28.2°Bé,需蒸发水分、剩余母液和产氯化钠量分别为: (四)冬季低温下饱和卤水的变化 常温下氯化钠饱和卤水,在冬季0℃以下,变化是复杂的。这些变化对原盐产量、质量的关系非常密切。不同钠镁比值的饱和卤水在液温下降到-5℃和-10℃的条件下,固相析出情况如表2-6-21。 表2-6-21 饱和卤水冷冻析出固相数量 表2-6-21说明:同样低温下,卤水钠镁比值高低与水石盐(NaCl·2H2O)析出量成正比;在一定范围内,卤水钠镁比值高低与芒硝析出量成反比,但在-5℃情况下,钠镁比值低于2的卤水,芒硝析出量反而减少。 什么样的卤水在低温下既不析出芒硝又不析出水石盐,经过蒸发浓缩,可结晶成无水盐呢?由图2-6-5可见,在钠镁比值一定的情况下,镁镁比值越低,析出无水盐的相区越小;镁镁比值越高,析出无水盐的相区越大。镁镁比值在4以下的卤水,在-10℃情况下,不管钠镁比值高低,均不能析出无水盐。液温高,无水盐析出结晶的相区大;液温低,无水盐相区小。现根据图2-6-5计算出不同质量饱和卤水冷冻至-5℃及-10℃时的无水盐析出范围如表2-6-22。 图2-6-5 饱和卤水冷冻至-5℃及-10℃时固相析出情况 表2-6-22 低温下无水盐析出范围 此外,饱和卤水在低温下结晶时,最需注意无水盐与水石盐互相转化问题。根据相图分析,无水盐、水石盐与十水芒硝,有一个共饱点。通过卤水的浓缩与稀释或卤温的升降,除析出十水芒硝、水石盐或无水盐外,液相到此共饱点时,水石盐与无水盐即互相转化。由于转化速度快,出现过饱和度过大现象,会析出极细的小粒盐,影响盐质,特别是水石盐转为无水盐时,更为严重。因此在冬季生产时,灌池应尽可能使用钠镁比值较低、变性比值较高的卤水,以减少水石盐和芒硝对生产氯化钠的干扰。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