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有关于为政的名言名句大全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有关于为政的名言名句大全

 政贵有恒。
 

——《书·毕命》


 不解于位,民于攸塈。
 

——《诗·大雅·假乐》


 苛政猛于虎。
 

——《礼记·檀弓下》


 政如农功,日夜思之,思其始而成其终,朝夕而行之。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论语·泰伯》


 不淫于乐,不遁于哀;尽智导民,而不伐焉,劳力岁事,而不责焉。
 

——《晏子春秋·问上十一》


 上之为政,得下之情则治,不得下之情则乱。
 

——《墨子·尚同上》


 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则天下平矣。平得于公。
 

——《吕氏春秋·贵公》


 善御者,不忘其马;善射者,不忘其弓;善为上者,不忘其下。
 

——[西汉]韩婴《韩诗外传》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
 

——《史记·管晏列传》


 为治者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
 

——《史记·儒林列传》


 治大者不可以烦,烦则乱;治小者不可以怠,怠则废。
 

——[西汉]桓宽《盐铁论·刺复》


 法不定,政多门,此乱国之风也。
 

——[东汉]荀悦《申鉴·政体》


 居上者不以至公理物;为下者必以私路期荣。
 

——[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


 为政者,莫善于清其吏也。
 

——[唐]魏徵《群书治要·刘广别传》


 善为政者,务在择人而已。
 

——[唐]魏徵《群书治要·体论》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
 

——[唐]吴兢《贞观政要·崇儒学》


 善为政者,防于未然,均其有无,省其徭役。
 

——[唐]张九龄《敕处分十道朝集使》


 民足则怀安,安则自重而畏法。
 

——[唐]刘禹锡《答饶州元使君书》


 前古之兴亡,未尝不经于心也;当世之得失,未尝不留于意也。
 

——[唐]韩愈《与凤翔邢尚书书》


 为政之要,曰公与清。
 

——[宋]林逋《省心录》


 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以安而不扰为本。
 

——[宋]程颐《代吕公著应诏上神宗皇帝书》


 善将不择兵,善书不择笔。
 

——[宋]刘子翚《试梁道士笔》


 存心公正,治之所起。毫厘之私,患及千里。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


 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
 

——[清]刘鹗《老残游记》


 在世一日,要做一日好人;为官一日,要行一日好事。
 

——[清]金缨《格言联璧·从政》


 家怕先富后贫,政怕先宽后紧。
 

——[清]申居郧《西岩赘语》


 士欲任天下之重,必自其勤访问始。
 

——魏源《默觚·治篇》


 生命事小,政见事大。
 

——孙中山《伦敦被难记》


 在政治机关,(凡)百执事按级供职,必纪律严明,然后能收身使臂,臂使指之效。
 

——孙中山《在湖北军政界代表欢迎会的演说》


 不能用人的长处,便是自己的短处。
 

——陶行知《给肖生的信》


 枉然的用恐怖政策来镇压人民。历史替我们证明,谁也没有成功过! 恐怖不属于我们,恐怖是属于执行恐怖政策者的。
 

——郭沫若《悼闻一多》


 号令必行的最有效办法,就是发号施令的人身体力行。
 

——马识途《“就怕我做不到”》


 为政最重要的一个规律是: 一切政体都应订立法制并安排它的经济体系,使执政和属官不能假借公职,营求私利。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要专心致志思考三个事项,即: 领导事业的人,亦即自己,给自己提出的目标,和成功的方法,要求达到其所希求的目的。
 

——[印度]《摩奴法典》


 不在其位却显得能胜任其职,是件容易的事;而在其位又确实能胜任其职,则是件难事。
 

——[法国]拉罗什富科《箴言录》


 规则应该少定,一旦定下之后,便得严格遵守。
 

——[英国]约翰·洛克《教育漫话》


 我把一切马虎敷衍的作风,特别是政治方面的,当作罪孽来痛恨,因为政治方面的马虎敷衍会造成千百万人的灾难。
 

——[德国]《歌德谈话录》


 永远使用坦白而光明的手段这一伟大法则,似乎比消灭任何局部性和暂时性的危害更加重要。
 

——[英国]葛德文《政治正义论》


 那些抓紧一切机会报喜不报忧的人是不能把大事委托给他们的。
 

——[英国]威廉·赫兹里特《特性》


 把政治与个人私事分开始终是我的立身的严格的规则。
 

——[德国]俾斯麦《什列斯维希——霍尔施坦》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3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