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凹陷
指湖北省汉口以东、淮阳地盾以南、江南地轴以北的长江下游及部分长江中游地区。东西长约700公里,南北最宽不超过100公里。凹陷的方向跟随南北古老地块的方向变更。在南京、九江间为东北西南向;九江、汉口间,在长江北岸顺淮阳地盾略成西北东南向,在长江南岸与江南古陆一致,略呈东西向。凹陷形成于元古代,古生代至三叠纪以下沉为主,有灰岩、页岩及砂岩沉积,中生代凹陷褶皱上升,伴随有断裂、岩浆活动,有砾岩、砂岩等碎屑岩及酸性、基性岩等岩浆岩分布。在宁镇山脉内,南京以西为东北西南向,南京以东转为近东西向,过镇江后山系突转为西北东南向,形成弧形山脉,与南北向的茅山形成一个山字型山系。不对称的广阔背、向斜构造为本凹陷的构造特点,这类褶皱常伴随着近东西向的大推掩断层与近南北向的横断层。凹陷内的矿产重要的为岩浆活动接触变质的铁矿,沿长江南岸分布,如大冶铁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