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月琴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月琴 月琴拨弦乐器。共鸣箱木制,圆形扁平,两面蒙以桐木板,形似阮咸,但琴颈较短。以拨子弹奏,发音清脆明亮,用于独奏,伴奏、和奏。例第七回:“……就住在臭水巷。又会弹了一手好月琴……。” ☚ 毡包 靛缸 ☛ 古代名物 > 樂舞類 > 絃樂器部 > 琴瑟 > 月樣琴 > 月琴1 月琴1 yuèqín “月樣琴”之省稱。 古代名物 > 樂舞類 > 絃樂器部 > 琵琶 > 阮 > 月琴2 月琴2 yuèqín 即阮咸。其初形扁平而圓,如月,發聲似琴,故得此名。其形制有變化,宋以後甚或有改爲六角形、八角形者,琴頸縮短,頸與面板上設有八品位,張四絃,一二絃、三四絃各爲一组,定同音,兩組間按五度關係定絃。用撥子彈撥。常用於民間歌舞、戲曲曲藝伴奏。京劇樂隊中處三大件之一的重要地位。宋太宗《緣識》詩之一:“月琴三柱四條水,圓魄移來混俗耳。”宋·陳暘《樂書》卷一百四十一:“月琴,形圓項長,上按四絃十三品柱,象琴之徽,晉阮咸造也。”《永樂琴書集成》卷五《琴式補遺·月琴》:“月琴形圓,項長,上按四絃十三品柱,象琴之徽,轉絃應律。晉·阮咸造也。唐太宗更加一絃,名其絃曰‘金、木、水、火、土’。自元中編入雅樂用之。’清·孔尚任《桃花扇·鬧榭》:“末、小生、生飲酒,丑擊雲鑼,淨彈月琴,旦吹簫一回介。”參閱唐·李匡乂《資暇集》卷下、《清通典·樂六》。 月琴 (《清朝續文獻通考》) 形态 形态态(态状;象态) 状(状态;怪~) 情 观(旧~;改~) 另见:拟状物 ☚ 形态 状态 ☛ 拟状物 拟状物圆形物:球(雪~;气~;棉~;绣~;煤~;铁~;铅~;篮~) 毬 团(花~;泥~;石~;纸~;云~) 蛋(铁~;泥~;粪~) 珠(~子;数~;滚~;眼~;水~;钢~;念~;记~;佛~;露~)弹(~子;铁~) 丸(~子;肉~;泥~;弹~;蜡~;药~) ☚ 某种形态的物品 其他拟状物 ☛ 月琴 月琴广泛用于中国戏曲、曲艺音乐伴奏的拨弦乐器。由古代乐器“阮咸琵琶”演变而来。音箱为扁平的正圆形或八角形。一般用红木(或花梨木,紫檀木)做音箱边框,用梧桐木做面板,脊面嵌底板。传统的月琴张四根丝弦,双弦同音,相距为五度音程。音域为两个八度左右。通常用牛角、骨头、拨子弹奏,音色清脆明亮。月琴的演奏方法为右手持拨,常用弹、挑、撮、滚、扫等技法; 左手按弦,常用推、拉、进、退、打、带、吟、揉、泛音等技法。月琴可以演奏单音、双音和较简单的三音和弦及四音和弦,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韵味。 ☚ 羌笛 琵琶 ☛ 月琴拨弦乐器。共鸣箱木制,圆形扁平,两面蒙以桐木板,形似“阮咸”,但琴颈较短。颈与面板上设品。原流行10品或12品,张弦4根,分为两组,每组调成同音,按五度关系定弦。后经改革,品位增至23至24个,张弦3根或4根,不再分组调成同音弦。以拨子弹奏发音清脆明亮,用于独奏、伴奏和合奏。 月琴yue qin【音乐】a fourstringed plucked instrument with a full -moon-shaped sound box 月琴yukin;four-stringed fullmoon-shape Chinese mandolin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