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月岩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月岩程绍开,号月岩,宋广信人。尝筑道一书院,以合朱、陆两家之说。 月岩yuè yán(号)程绍开,宋代人。 月岩yuè yán(号)见情耕。 董说1620—1686字若雨,一作雨若,号西庵、鹧鸪生、静啸斋主人,闻谷大师赐名智龄;明亡改姓林,名蹇,字远游,号南村、槁木林、林胡子,灵岩大师名之曰元潜,字侯庵;为僧后更名南潜,字月涵,一作月岩,又字尧封、宝云,号补樵、枫庵、漏霜;又名本以,号高晖生。浙江乌程(今浙江吴兴县)人。清初文学家。明末诸生,复社成员。明亡后无意功名,头巾道袍,居丰草庵,后随灵岩大师出家。著有小说《西游补》,以及《丰草集》、《丰草庵杂著》、《上堂晚参》、《唱酬语录》等。 月岩月球表面的岩石。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登月以来,共采回380多kg月壤样品。苏联3次无人登月,经取样器带回的样品共250kg。根据月岩、月壤、月尘样品的分析研究,月面上存在3种岩石类型:❶月海玄武岩,是一种富铁,有时富钛的玄武岩,主要由辉石、橄榄石、富钙的斜长石及钛铁矿组成,同位素年龄在32亿~38亿年,最古老的为42亿年; 月岩 月岩位于县城西20公里清塘乡。岩有东西两洞门,东洞门高65米,宽40米;西洞门高105米,宽60米。入洞门数十步,宽敞若大厅,洞顶虚空,能见天日。明顾宪成《月岩游记》:“岩形如圆廪,中可容数万人。东西两门,通道,当洞之中,而虚其顶。自东望之,如月上弦;自西望之,如月下弦;自中望之,如月之望(每月十五)之满月。”月岩由此得名。又因东西两门相通,又称“穿岩”。此岩距北宋著名哲学家周敦颐故乡楼田村4公里。岩洞中有周敦颐读书亭,峭石环壁,盛夏无暑。后曾迁亭于洞外,明万历间复建于内,清光绪元年(1875)重修,正楹三间,中供周敦颐神位。洞内现存宋代以来碑刻四十多块。明代徐霞客曾住宿洞内,其《楚游日记》称此岩为“永南洞目”第一。太平天国洪秀全也曾在此题诗。 ☚ 6. 道县 7. 江华瑶族自治县 ☛ 月岩构成月壳的岩石。 月岩 月岩又名穿岩。位于道县清塘镇月岩村,居都庞岭东麓。月岩在远古时期由于河流冲刷,形成河道穿山石灰岩溶洞。后洞顶部坍塌,堵塞河道,河流变成阴河从附近岩洞中流出,这里成为天然岩室。洞口白石璀璨,有东西两门。东门高65米,宽40米; 西门高105米,宽60米,望如城阙,森严雄伟。洞内敞若广庭,怪石林立。洞顶虚空,抬头仰望,天如巨月。从东下看是上弦月,从西上看是下弦月,就中望如满月,向外看则似月宫仙境,步移景变,故名 “月岩”。“月岩仙踪” 为古道州八景之一。据传唐文学家元结曾筑月岩亭于洞中。北宋哲学家周敦颐故居在洞外4公里处。岩上有小穴,传为其幼年读书、静养、“悟道”处,名濂溪读书堂。现石穴、石床犹存。明崇祯十年 (1637) 三月,地理学家徐弘祖曾夜宿月岩,并在《徐霞客游记·楚游日记》 中将其列为“永南” 十二名洞之首。洞内石壁上现存宋、明、清石刻54处,面积约500平方米。其中有 “月岩”、“寒岩”、“太极岩”、“浑涵造化”、“鸿𪸃一窍”、 “理学渊源” 和《爱莲说》等题记、 诗词。书体有隶、楷、草书等。年款有南宋 “淳熙”、“景定”,明 “正德”、“嘉靖”、“万历”等。清咸丰元年(1851),洪秀全率太平天国起义部队过此,曾题诗于岩壁,今已不存。“月岩石刻” 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月岩周围属桂林型岩溶峰林,群峰耸立,景色秀丽。 ☚ 都庞岭 濂溪故里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