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五岳祠盟记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五岳祠盟记》
宋·岳飞2 自中原板荡3,夷狄交侵4,余发愤河朔5,起自相台6,总发从军7,历二百余战。虽未能远入荒夷8,洗荡巢穴9,亦且快国仇之万一10。今又提一旅孤军11,振起宜兴。建康之城,一鼓败虏12,恨未能使匹马不回耳13! 故且养兵休卒,蓄锐待敌。嗣当激励士卒14,功期再战,北逾沙漠15,蹀血虏廷16,尽屠夷种17。迎二圣归京阙18,取故地上版图19,朝廷无虞20,主上奠枕21:余之愿也。 河朔岳飞题。 1本文是岳飞题写在五岳祠壁上的一篇誓言。五岳祠:位于今江苏省宜兴县境内的一座神庙。祠:庙。盟:誓言。2岳飞(1103-1142):字鹏举,南宋抗金名将。有《岳武穆遗文》。3中原:指黄河以北地区。板荡:局势动乱。“板”、“荡”原都是《诗经·大雅》中的篇名,内容都是反映周代的社会动乱。4夷狄:封建时代对少数民族的称呼,此指女真族的金国。5河朔:黄河以北之地。6相台:河南省相州,作者的家乡。7总发:束发。古代男子二十岁时束发加冠,表示成年。岳飞在宣合四年(1122)从军,时年二十岁。8荒夷:指金国本土。9巢穴:指金国的根据地。10万一:万分之一。11提:率领。一旅:古代以五百人为一旅,这里是指少数的军队。12建康:今南京。一鼓:头一次战斗。13恨:遗憾。匹马:指敌人的兵马。14嗣(si):接着。15逾(yu):越过。16蹀(die):踏、踩。虏廷:金人朝廷。17夷种:对金国军民的贱称。18二圣:宋徽宗、宋钦宗。1127年金兵攻陷汴梁时被掳走。京阙(que):京城。19故地:指已被金人占领的土地。版图:国家的疆域。20虞:忧。21主上:皇帝。奠枕:高枕无忧。奠:安定。 【析点】 这篇“盟记”写于岳飞率军迎敌收复建康之后。文章虽篇幅短小,却写得壮怀激烈,鼓舞人心。 首段总述奋而从军的缘起、对敌作战的经历以及当前获取的战果。在此基础上,次段申述怀抱,盟发誓言,豪言壮语表现出克敌制胜的坚定信念和顽强斗志,堂堂正正,凛凛尊严,具有激动人心的力量。此段文字铿锵顿挫,掷地有声。十二句话中,除“迎二圣归京阙,取故地上版图”、“故且养兵休卒”、“嗣当激励士卒”四个六字句外,其他均为四字句。这样以四字句为主,节奏急促,明快向上;四字句间以六字句,既是对节奏的调剂而不致板滞,又使其读来更加铿锵有力。从句子的结构看,前九句全部是由动宾词组或由两个动宾词组构成的联合词组。这样九句中竟出现了十三个动词(“养”“休”“蓄”“待”“激励”“功期”“逾”“蹀”“屠”“迎”“归”“取”“上”),给人应接不暇之感,生动充分地体现了作者急于杀敌报国,恢复中原的强烈愿望,代表了当时人民的要求,显示了这位民族英雄的爱国思想,不仅对于当时,就是对后世的反侵略斗争,也起着激励和鼓舞作用。文中同时流露了对金国侵略者与人民不加分别的狭隘民族观念,不能不说是岳飞的历史局限 五岳祠盟记 《五岳祠盟记》宋岳飞撰。作于高宗建炎四年(1130)作者率军收复建康(今江苏南京)重返宜兴(今江苏宜兴)后。本文系题写于宜兴五岳祠壁上的誓词。它概述了作者少年从军、身经百战的生活经历,表达了作者驱逐金兵、重整山河的雄心壮志。文章情深辞壮,气势豪迈。无论是戎马经历的回忆,还是战争时局的介绍,抑或决战前景的展望,笔触所至,无不洋溢着作者抗敌御侮、精忠报国的赤子之情。全篇句式简短整齐、措辞坚强有力,一气贯注,奔泻而下,充分体现出作者嫉恶如仇、威武不屈的刚直性格。 ☚ 南京上高宗书略 游东林山水记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