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月云高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月云高 月云高张凤翼 《红拂记》 ![]() 全曲十句:4△,5△。5,4△。4,5△。5,5△。7△,7△。 其二 无名氏 《鸣凤记》 ![]() 全曲十句:4△,5△。5,5△。4,5△。5,5△。7△,7△。 其三 汤显祖 《紫箫记》 ![]() 全曲十句:4△,5△。5,5△。4,5△、5,6△。7△,7△。〔月云高〕集曲前八句用〔月儿高〕全曲。第一体用〔月儿高〕摊破格,仅此一例。第二体实为通用,仅用两个四字句,前四句与后四句句式相同。第三体的变化,在第八句改用六字句,作品有《绣襦记·孤鸾罢舞》、《玉块记·索命》、《鸣凤记·驿里相逢》、《彩毫记·湘娥思忆》等名剧。末二句旧谱注小牌〔渡江云〕,而〔渡江云〕本调竟缺,后遂改注〔驻云飞〕。〔月云高〕多叠用二支或三支,亦可单用一支。小令兼用。《白兔记·巡更》三支,后半曲句数句式各不相同,当属早期形式。常误题〔月儿高〕,说已见前。 ☚ 二犯月儿高 八声甘州 ☛ 月云高这首南曲小令,写一个女子在爱情受到波折后的极端矛盾痛苦的心情,表现了她对热恋中的情人的刻骨相思。作品中撇开造成女方痛苦的另一方——男子的具体情况: 是他“二三其德”?或是辞亲远游?或是久宦不归?还是对她根本就不爱?而单单截取女方相思之苦这一侧面,采用内心独白的方式,极力描摹她一片痴情带来的无穷苦恼,人物形象十分鲜明。 “吞声宁耐,欲说谁偢倸?”开篇就直抒胸臆诉说矛盾和痛苦。自己默默地忍受着相思的煎熬,已经很久了,但是,现在再也无法忍耐。句子用表示反诘语气的“宁”字,既说明“吞声”时间之久,又使人感到主人公内心抑郁难耐的情愫将倾诉无余。但紧接着“欲说谁偢倸” (偢倸: 亦作“瞅睬”,理睬之意) ,即自己要大胆表白,却又无人理睬,结果,又陷入了欲告无门的孤独境地。开初鼓起的一诉为快的勇气,至此又丧失殆尽,在感情的抒发上形成一个起伏,在文势的发展上亦形成一个开合。接着,作者把主人公知音难觅的不幸再推进一层,岂但无人“偢倸” ,而且还“惹得旁人笑,招著他们怪”。在这种令人窒息的环境压迫下,主人公对爱情的执著追求,使他并不屈服于压力,而是以“欢喜冤家,分定恹缠害”的发自内心的呼唤,表达了自己热烈而深沉的爱。“冤家”本意为仇人,死对头,但这里却是对所爱的人的昵称,是极爱的反语。正是爱到了极点,故才有“分定恹缠害”的结果。“分定”即料定之意,“恹缠害”,即为相思所苦,精神萎靡不振。料定自己为所爱的人要付出极大代价,却不能自禁,真可谓: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感情的回旋又渐趋强烈。 这样,就很自然地过渡到下面的描绘: 自己本欲推开失恋带来的满腹怨“恨”,了结前生欠下的感情“债”务,但“剪不断,理还乱”,越是想摆脱它,它越是把自己紧紧地纠缠住。通过对主人公内心这种进退起落的感情描写,生动表现出她无法排遣的深沉苦闷。而且用一“生前债”来比喻她对情人的思念之苦,表明自己甘愿受这痛苦的煎熬,进一步深化了她爱的真诚,深挚。正因如此,结尾两句便有水到渠成之妙: “教我心上黄连苦自挨,却似锁上门儿推不开。”这两句连用两个比喻,把主人公内心无法解脱的矛盾和痛苦形象地显示出来,而且预示着这种煎熬的绵绵无绝。 此曲在艺术上最大的特点,就是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极为细腻。它排除一切景物渲染烘托,纯用内心独白的方式,把主人公内心的矛盾痛苦刻画得淋漓尽致。而且在直抒胸臆的倾诉中,注重描写感情的起伏变化,层层深入,愈深愈痛,极尽曲折之妙。因此,主人公缠绵悱恻,深沉执著的形象十分感人。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