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曾巩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曾巩1019—1083北宋文学家。字子固,建昌南丰(今江西南丰县)人。十二岁时作《六论》,辞甚宏伟。二十岁时,他的文章得到欧阳修的称赞,三十九岁时,与名诗人苏轼等登同榜进士。后在史馆做修撰,不久任通判和刺史,官至中书舍人。他在史馆任职时,曾整理校勘《战国策》、《说苑》、《新序》、《烈女传》等古籍,有一定的贡献。散文平易简洁,讲究行文的法度和布局。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并与欧阳修同称“欧曾”。有些文章对当时在位者的因循苟且表示不满,提出“法者所以适变也,不必尽同;道者所以立本也,不可不一”,主张在“合法先王之意”的前提下对法度进行一些更革。其文也曾得到王安石的推许。今存有《元丰类稿》五十卷。 共1首 (词)宋· 暮冬天地闭,正柔木冻折,瑞雪飘飞。 对景见南山,岭梅露、几点清雅容姿。 丹染萼、玉缀枝。 又岂是、一阳有私。 大抵是、化工独许,使占却先时。 霜威莫苦凌持。 此花根性,想群卉争知。 贵用在和羹,三春里、不管绿是红非。 攀赏处、宜酒卮。 醉捻嗅、幽香更奇。 倚阑干、仗何人去,嘱羌管休吹。 曾巩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建昌南丰(今属江西)人。嘉祐进士,先任集贤校理、英宗实录检讨官,后出为外任,历官齐、襄、洪、福、明、毫等州太守,晚年入京任史馆编修,以中书舍人卒,追谥“文定”,人称南丰先生。文章风格平易朴实, “纡徐而不烦,简奥而不晦,卓然自成一家” (《宋史·曾巩传》)。长于说理,以语言简洁著称,为宋朱熹、清桐城派方苞、姚鼐所推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以七绝较佳,部分作品较有风致,清新可读。有《元丰类稿》、《续元丰类稿》、《外集》。 ☚ 宋敏求 司马光 ☛ 曾巩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建昌军南丰(今属江西)人。嘉祐二年(1057)进士,授太平州司法参军,召编校史馆书籍,历馆阁校勘、集贤校理,兼判官告院,出通判越州,知齐、襄、洪、福、明、亳、沧诸州。元丰四年(1081)召为史馆修撰,管勾编修院,判太常寺兼礼仪事。次年,擢中书舍人。九月,以母丧罢职。元丰六年卒于江宁府,年六十五,追谥文定。学者称南丰先生。韩维为撰神道碑(《南阳集》卷二九),曾肇为撰行状(《曲阜集》卷三)。《宋史》有传。清人杨希闵、姚范,近人周明泰、王焕镳,皆编其年谱各一卷。巩以文名,“立言于欧阳修、王安石间,纡徐而不烦,简奥而不晦,卓然自成一家”(《宋史》本传)。有《元丰类稿》五十卷。《全宋词》据《梅苑》卷一录其词一首。 ☚ 刘敞 王珪 ☛ 曾巩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建昌军南丰(今属江西)人,人称南丰先生。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进士。历官太平州司法参军、馆阁校勘、集贤校理、英宗实录院检讨官。出通判越州,历知齐、襄、洪、福、明、亳诸州。神宗元丰三年(1080),留判三班院,迁史馆修撰。元丰五年,拜中书舍人。元丰六年,卒于江宁。后谥文定。曾巩现存诗四百四十首。巩以散文名,诗名为其所掩。其弟子秦观尝谓巩“有韵者辄不工”(《苏轼文集》卷六八《记少游论诗文》);其另一弟子陈师道引世人之语谓巩“短于韵语”(《后山集》卷二三《诗话》)。持异议者甚多。如王安石甚赏其《享祀军山庙歌》,“以为有《雅》、《颂》之意”(《升庵诗话》卷一○《曾子固诗》)。刘克庄谓其《明妃曲》“丹青”二句,为“诸家之所未发”,《哭尹师鲁》“悲公”二句“意甚高”,《挽丁元珍》“鵩来”二句“尤精切”,《北归》七绝,极似王安石。元刘壎《隐居通议》卷七《曾南丰》以为巩“非不能诗”,“盖其平生深于经术,得其理趣,而流连光景,吟风弄月,非其好”,又谓“往往宋人诗体多尚赋而比与兴寡”,巩亦尚赋。其《韩魏公挽诗》“宏伟尊壮”,即为赋体。然巩诗亦有比兴,如古体《麻姑山》一首,“甚似太白《蜀道难》”,可谓为讲究比兴的代表作。刘壎又谓其《城南绝句》、《夜出过利涉门》二诗“清丽婉熟”;《北归》“虽若直致,然情思深婉,怨而不露。”清潘德舆《养一斋诗话》卷四则谓巩之五、七言古“甚排宕有气”;五言近体如“流水寒更淡,虚窗深自明”、“一径入松下,两峰横马前”、“时见岩下雨,多从衣上云”,“颇得陶谢家法”;七言近体如《咏柳》、《离齐州后五首》其一等与七言佳句“一川风露荷花晓,六月蓬瀛燕坐凉”、“娟娟野菊经秋淡,漠漠江湖带雨浑”、“入陂野水冬来浅,对树诸峰雪后寒”等,“皆清深婉约,得诗人之风旨”,与刘壎之见略同。今人钱鍾书以为,就唐宋八大散文家而论,巩诗“远比苏洵、苏辙父子的诗好”(《宋诗选注》)。除此以外,巩有《追租》关怀民生疾苦,《胡使》揭露朝廷边防失策,十分深刻。其诗和散文一样,语不徒发,内容充实,亦可称道。《宋史》卷三一九有传。 ☚ 刘敞 司马光 ☛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建昌南丰(今江西南丰县)人。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代表作家。仁宗嘉祐二年进士。初任太平州司法参军,累迁集贤校理。英宗时为实录检讨官,历知齐、襄、洪、福、明、毫、沧等州。神宗朝官至中书舍人。卒谥文定。学者称为“南丰先生”。曾整理校勘《战国策》、《说苑》、《新序》、《李太白集》等。著有《元丰类稿》五十卷。又有续稿四十卷,已亡佚。 曾巩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子固,建昌南丰(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曾巩年少时即有文名,二十岁后,因文才出众而受到欧阳修的赏识。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初为太平州司法参军,召编校史馆书籍,迁馆阁校勘、集贤校理,为实录检讨官。这期间曾整理《战国策》、《说苑》,并校定南齐、梁、陈三书。后出通判越州,历知齐、襄、洪、福等州。在救济灾民、维持地方治安以及打击豪绅子弟违法乱纪方面颇有建树。元丰三年(1080年)判三班院,四年,迁史馆修撰,典修五朝国史,旋擢中书舍人。后病卒于江宁。曾巩还是王安石的密友,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所作散文,平易简洁,长于议论。在散文理论和创作两方面,他都积极追随欧阳修,主张先道而后文。他说:“夫道之大归非他,欲其得诸心,充诸身,扩而被之国家天下而已,非汲汲平辞也”(《答李㳂书》)。故尔在其散文中,多议论或记叙,绝少抒情之作。但文章写得纡徐委备,纵横开阖,俯仰如意。《宋史·曾巩传》称:“曾巩立官于欧阳修、王安石间,纡徐而不烦,简典而不晦,卓然自成一家,可谓难矣。”有《元丰类稿》五十卷传世,《续稿》四十卷和《外集》十卷均已亡佚。 曾巩 曾巩1019—1083北宋文学家。《宋史》有传。字子固,人称南丰先生。建昌军南丰(今江西南丰)人。以文才受知于欧阳修。仁宗嘉祐二年(1057)进士,授太平州司法参军。官至中书舍人。在馆阁曾整理《战国策》,历任地方官亦多政绩。文章雍容平易,长于议论、记叙,为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有楚辞体《哀词》3首,衍裕典雅,情辞俱胜。著有《元丰类稿》50卷。 ☚ 温庭筠 富家谟 ☛ 曾巩宋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建昌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生于1019年,卒于1083年。早年做地方官,又任史馆修撰。此间对《战国策》、《说苑》、《列女传》等历代图书校勘整理,撰写《叙录》。他是欧阳修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追随者,主张先道而后文。其散文成就最为卓著,尤以议论文见长。《墨池记》、《上蔡学士书》等均为其著名散文。现存400余首诗作中也不乏佳作。 曾巩 曾巩1019—1083Zeng Gong宋代文学家。字子固。建昌军南丰(今属江西)人。嘉祐二年(1057)进士。曾任太平州司法参军,召为馆阁校勘、实录检讨官,出任地方。后任史馆修撰,中书舍人。曾巩出于欧阳修门下,接受欧阳修的古文创作主张,在文道关系上更强调道。他的文章淳朴古拙,不注重文采,很少抒情作品。他以议论见长,说理纡徐详尽,条理分明。记叙文也善于刻画。曾巩也能诗,风格质朴,略似其文。曾巩受到后代理学家和古文家的一致赞赏,影响不衰。著有《元丰类稿》。 ☚ 周敦颐 司马光 ☛ 曾巩1019—1083北宋散文家。字子固,建昌军南丰(今属江西)人。嘉祐进士。历知齐、襄、洪、福等州,官至中书舍人。曾整理校勘《战国策》、《说苑》、《新序》、《李太白集》。学者称“南丰先生”。其文朴实平易,为古文运动重要作家,后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笔亦劲健,七绝中尤不乏清新之作。有《元丰类稿》五十卷。又续稿四十卷,已佚。 曾巩 曾巩1019—1083北宋文学家。字子固,建昌南丰(今江西南丰)人。世称“南丰先生”。嘉祐二年(1057)登进士第。历官太平州司法参军、馆阁校勘、集贤校理、英宗实录院检讨官。出通判越州,在任地方官时,曾救灾荒,平冤狱,减赋税,颇有政绩。在史馆任职时,曾整理校勘《战国策》、《说苑》等古籍。他是著名的古文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积极追随欧阳修,以期创作成就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作出了贡献。其擅长议论文和记叙文,文风朴实,议论、叙事委曲周详,章法严谨,布局分明,语调沉着而思致明晰,颇具欧阳修文风。《上欧阳舍人书》、《墨池记》等都是其散文名篇。亦工诗,诗风朴实清健,七绝颇有佳作。著有《元丰类稿》50卷,有《四部丛刊》影元本、中华书局点校本。 ☚ 苏洵 司马光 ☛ 元丰类稿/南丰先生元丰类稿/元丰类稿/元丰类稿补 ☚ 周濂溪先生全集 元丰类稿 ☛ 曾巩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建昌南丰(今江西南丰)人。少即颖悟能文,受到欧阳修的赏识。仁宗嘉佑二年(1057)进士。初任太平州司法参军,累迁馆阁校勘、集贤校理。英宗时为实录检讨官,历知齐、襄、洪、福等州。官至中书舍人。在史馆任职期间,曾整理校勘《战国策》、《说苑》、《新序》、《李太白集》等,学者称其为“南丰先生”。曾巩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参加者,深于儒术,好发议论。其为文严谨细密、古雅典重、雍容平正,深得欧阳修的称赏。《宋史》本传说他“为文章上下驰骋,愈出而愈工,本原《六经》,斟酌于司马迁、韩愈,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著名的散文有《墨池记》、《宜黄县学记》、《越州赵公救灾记》、《拟砚台记》、《寄欧阳舍人书》等,尤以《〈战国策〉目录序》、《〈说苑〉目录序》等序文最为人称赞。方苞说:“南丰之文长于道古,故序古书尤佳。”曾巩之文,在当时即名重一时,时人“得其文,手抄口诵惟恐不及。”是后世所称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虽以文名,然诗笔亦清新劲健,颇有佳作。有《元丰类稿》50卷。 ☚ 司马光 刘敞 ☛ 十二为伟文/妙语评安石 ☚ 孔颜学风 十二为伟文 ☛ 曾巩 曾巩1019~1083北宋散文家。字子固,建昌南丰(今属江西)人。嘉祐二年(1057)进士。曾官太平州司法参军,馆阁校勘,集贤校理。英宗时,任实录检讨官,历知齐、襄、洪、福诸州。神宗时,官至中书舍人。有《元丰类稿》50卷。曾巩以散文称名,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多以六经为本,具有较浓的儒学正统气息。《寄欧阳舍人书》、《墨池记》等尚佳,描述周详委曲,文笔细密明晰,风格平正朴实。其诗质朴少文,有时颇多议论,然亦有佳制,如《明妃曲》、《谒李白墓》等。 ☚ 苏洵 王安石 ☛ 曾巩 曾巩1019—1083北宋文学家。字子固,号南丰先生。建昌南丰(今属江西)人。幼时读书过目成诵。年12,能作六论。嘉祐进士。调太平州司法参军。累迁集贤校理,为实录检讨官。历知齐、襄、洪、福、明、毫、沧诸州,所在多奇绩。拜中书舍人,卒。巩著作有《元丰类稿》50卷,续稿10卷,外集10卷,及《隆平集》(均《四库总目》)等,今续稿、外集已不传。曾巩于熙宁五年(1072年)任齐州(济南)太守,多有政绩。他于大明湖畔修建了百花堤“北渚亭”,于趵突泉修建了“泺源堂”“历山堂”,并写下了《齐州二堂记》一文。还修建了“齐州水北门”和“汇波桥”,写了《齐州水北门记》的散文。他积极推行王安石新法,为百姓除害兴利,为济南百姓所爱戴。后人在大明湖畔建立“南丰祠”纪念他。曾巩也写了不少赞颂济南名胜的诗篇,如《咏趵突泉》等。但他创作散文贡献最大。其散文《寄欧阳舍人书》,有力抨击了当时铭文写作中的阿谀奉承、隐恶扬善的恶劣风气,主张“后之作铭者,当观其人”,“辨之不惑,议之不徇”,同时阐明“辞之不工,则世犹不传”的见解。 ☚ 普选后的滑石峪村 曾广福 ☛ 曾巩1019~1083Zeng Gongman of letters of the Song Dynasty.Works: Record of the Ink Pool,etc. 曾巩1019—1083北宋著名散文家。字子固。南丰 (今属江西)人。嘉祐进士。官至中书舍人。散文风格朴实,文笔简洁锋利,是唐宋八大家之一。部分作品如探讨水利兴废的《越州鉴湖图序》等,较有价值,著有《元丰类稿》。 曾巩1019—1083宋文学家。字子固。建昌军南丰(江西南丰)人。嘉祐进士。典修《五朝国史》。未及成书,拜中书舍人。有《元丰类稿》传世。其文雄健善辩,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