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曹雪芹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曹雪芹1715—1763,一说1724—1764

曹雪芹


清文学家,《红楼梦》作者。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先世为汉人,祖籍河北省丰润县(一说辽阳)。晚明被编入满洲正白旗,成为满洲贵族家奴。清王朝建都北京后,其曾祖曹玺、祖父曹寅、父辈曹颙、曹頫三代世袭江宁织造六十余载。为康熙帝眷顾的世家。康熙六次南巡,曾四次以曹寅官署为行宫。雍正初年,因皇室内部争嫡斗争十分激烈,其父曹頫原属康熙心腹,乃受牵连获罪落职,家产被抄,家道日衰。雍正六年(1728),雪芹十三岁,随家迁居北京。十六、七岁时,全家再次遭查抄,从此败落不振。雪芹为人傲岸,不谐于俗。传以贡生终老,一说曾官内务府堂主事。中年后居于北京西郊,“蓬牗茅椽,绳床瓦灶”,“举家食粥酒常赊”,以卖画与依靠朋友接济度日,穷困潦倒,但清高自洁,性格豪放,吟诗作画, 自得其乐。1744年前后开始创作《红楼梦》,他为了写好这部书,呕心沥血,坚持不懈,“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后因幼子夭折,感伤成疾,未能完成,只写到前八十回,后四十回传为高鹗所续。《红楼梦》初名《石头记》,描写了一个贵族大家庭的盛衰历史,揭示了封建制度必然崩溃的趋势,全面深刻地展现了我国封建社会末期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的没落图景,为我国古典长篇小说思想性与艺术性造诣极高的杰作,因此,此书一经问世,即广为流传,对后世文学艺术的创作与研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

(词)清·曹雪芹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

蜂团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

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

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1

(词)清·曹雪芹

空挂纤纤缕,徒垂络络丝。

也难绾系也难羁,一任东西南北各分离。

落去君休惜,飞来我自知。

莺愁蝶倦晚芳时,纵是明春再见隔年期!


1

(词)清·曹雪芹

粉堕百花州,香残燕子楼。

一团团逐对成逑。

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

叹今生谁舍谁收?

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1

(曲)清·曹雪芹

无我原非你,从他不解伊。

肆行无碍凭来去。

茫茫着甚悲愁喜?

纷纷说甚亲疏密。

从前碌碌却因何,到如今,回头试想真无趣!


1

(词)清·曹雪芹

随身伴,独自意绸缪。

谁料风波平地起,顿教躯命即时休。

孰与话轻柔?

东逝水,无复向西流。

想象更无怀梦草,添衣还见翠云裘。

脉脉使人愁!


1

(曲)清·曹雪芹

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

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

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自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

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

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

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2

(词)清·曹雪芹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

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

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词)清·曹雪芹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

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

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曹雪芹

曹雪芹

长篇小说。端木蕻良著。北京出版社1980年出版第一卷。江宁织造府在康熙逝世后失去了政治、经济上的靠山。雍正元年元日,姑母平郡王妃在元宵节前接曹雪芹到王府和长子福彭长期伴读,从此曹雪芹开始了在京师皇城的生涯。王妃送回曹雪芹时,江南织造府已危在旦夕。小说通过曹雪芹个人的悲欢和曹府的荣枯盛衰,反映了清王朝时代社会政治、经济、思想等广阔的社会面貌。作者根据有关资料,对主人公的生活作了不少艺术的虚构,从而描绘出一个活的曹雪芹来。作品人物众多,场面开阔,叙述语言流畅俏丽。描绘生活习尚,大处有条不紊,细部历历如绘,显示出作者的艺术功力。

☚ 戊戌喋血记   被爱情遗忘的角落 ☛
曹雪芹

曹雪芹约1715—1763或1764

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溪、芹圃。祖籍河北丰润,一说辽阳。原为汉军旗人,后归入满洲正白旗。从康熙二年至雍正五年,曾祖曹、祖父曹寅、伯父曹颙、父亲曹頫,相继为江宁织造。其祖曹寅尤为康熙帝所信用,当过“侍读”,并曾兼任苏州织造。雍正五年,宫廷内部派系倾轧加剧,其父因事株连,被罢官抄家。次年,全家由南京迁到北京。三十五岁左右时,在满洲皇室子弟的宗学里做过一个时期职员。晚年移居北京西郊香山一带,长期贫困潦倒,直至病逝。少时经历了一段大官僚地主家庭“锦衣纨裤”、“饫甘餍肥”的生活,后期却“蓬牖茅椽,绳床瓦灶”, “举家食粥”,因而对社会上种种黑暗和罪恶有较全面、深刻的认识,对封建阶级的没落命运有切身感受。曾以十年时间从事《石头记》(即《红楼梦》)的创作。作品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通过贾府盛衰历史的描写,塑造了众多典型人物形象,对腐朽的封建统治阶级和行将崩溃的封建制度作了有力批判。但作者对自己的阶级仍抱有同情,流露出无可“补天”的惋惜和感伤。全书先后增删五次,未完稿而卒。现流行本为一百二十回,后四十回一般认为是高鹗所续。又能诗,善画石,作品惜多亡佚。或云《废艺斋集稿》亦其所撰,研究者对这一说法颇表怀疑。

☚ 李海观   袁枚 ☛
曹雪芹

曹雪芹1715—1763

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祖籍辽阳(今属辽宁),先世原是汉族,后为满洲正白旗“包衣”人。自曾祖起,三代四人任江宁织造,尤以祖父曹寅最受康熙帝信任。但从雍正初年开始,曹家开始失势,雪芹亦随全家迁居北京。曹雪芹素性放达,骨气傲岸,所作长篇小说《红楼梦》,代表着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诗有奇气,风格接近李贺。晚年移居北京西郊,贫病而卒。散曲现存小令七首,套数一套,见《红楼梦》。

☚ 廖景文   金杏园 ☛

曹雪芹约1715—1764

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芹溪居士;一说芹圃为字,梦阮为号。祖籍襄平(今辽宁辽阳市),一说丰润(今河北丰润县)。先世汉族,入满洲正白旗。清代小说家。其曾祖曹玺、祖父曹寅、父曹頫三代任江宁织造,曹寅尤为康熙宠信。雍正即位后,清廷争权斗争激烈,曹家被株连获罪,曹頫革职,家产抄没,全家迁回北京。雪芹亲历家世的浮沉,对创作《红楼梦》产生极大影响。晚年移居北京西郊,生活贫困,爱子早殇,伤痛过度,于贫病中去世。所著小说《石头记》(即《红楼梦》),未成全书而卒。今流行本一百二十回,后四十回一般认为是高鹗所续。
索引:曹雪芹、曹霑,梦阮,雪芹、芹圃、芹溪、芹溪居士。

曹雪芹

 古代最杰出的小说家。名霑,字梦阮,“雪芹”是他的别号,又号芹圃、芹溪。祖籍辽阳,先世原是汉族,后被编入满洲正白旗,成了旗人。高祖曹振彦随清兵入关,因立有军功,成为专为宫廷服务的内务府官员,曹家便开始发达起来。曾祖母孙氏曾当过康熙皇帝的保姆,祖父曹寅曾做过康熙皇帝的伴读。由于这层特殊的关系,康熙皇帝登基后,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玺便被任命为江宁织造。曹玺死后,又由其子也就是曹雪芹的祖父曹寅继任。江宁织造名义上是为宫廷采办日常用品的官员,但实际上是皇帝派驻江南的特使,康熙六次南巡,其中四次由曹寅接驾,并住在曹家。曹家的显赫风光,不难想象。曹寅同时也是一位非常有学问的诗人,著名的 《全唐诗》最早就是由他组织刊刻的。曹雪芹就在这种“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 中度过了他的童年时代。康熙死后,曹家的历史便翻开了悲剧的一页。新继位的雍正皇帝以 “亏空甚多”等罪名,将其父亲曹頫革职,家产也被抄没,全家迁回北京。当时,曹雪芹才十三岁。乾隆初年,曹家又发生一次详情不明的变故,遂彻底败落。曹雪芹的后半生是非常凄凉的,他住在北京西郊的“茅椽蓬牖”之中,回想起当日的荣华富贵,恍然如在梦中。一位贵公子沦落到 “举家食粥” 的地步,自然会对人生和社会生出无限感慨。大约在三十八岁前后,曹雪芹开始写作 《红楼梦》,据第一回记载,曹雪芹在 “悼红轩”中 “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而后又题一绝: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但 《红楼梦》还没有最后完成,曹雪芹便在贫病中死去了。最后的四十回,是高鹗在 《红楼梦》八十回抄本流行二十多年后续写的。令人感慨的是,曹雪芹生前冷落,身后寂寞,尽管 《红楼梦》在晚清就畅行海内,甚至有 “开谈不说 《红楼梦》,读尽诗书是枉然” 的谚语,但关于作者曹雪芹的身世,却始终是一个谜。原因很简单: 没有人为这位伟大的小说家树碑立传,当时,小说是入不了文学之林的。而 “续貂”的高鹗却名列 《清史稿·文苑传》,但并不是因为他续写了 《红楼梦》,而因为他是进士,当过翰林院侍读,写过许多现在谁也不想读的诗文。曹雪芹是一个谜,《红楼梦》更是一个谜。有许多人来猜这个谜,就形成了所谓 “红学”,后来竟又出现了 “曹学”,连曹雪芹自己都不认识的远祖疏戚都被一一发掘出来。以一部小说及其作者为研究对象并形成专门之学,这在古今文学研究中是非常罕见的。《红楼梦》所写何事,曾有人以为是影射清初大学士明珠的家事,并将小说中的人物与历史上的人物一一对号入座,如以贾宝玉为纳兰性德,“十二金钗” 为这位贵公子的座上客; 有人以为是影射雍正夺嫡事,贾宝玉并非人,而是比喻 “玉玺”,焦大指降清的洪承畴,妙玉指诗人吴梅村; 有人以为是影射清初满汉关系,宝玉说: “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觉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汉” 字偏旁为水,故书中女人皆指汉人,明末清初满人常被称为 “逹逹”,“逹” 的起笔为土,故书中男人皆指满人。近代著名学者蔡元培在 《石头记索隐》 中,还认为 《红楼梦》 是一部反清排满的政治小说,说“红” 就是 “朱”,而 “朱” 正是明朝的皇姓,“悼红”就是 “悼念明朝”。直到胡适作 《红楼梦考证》,第一次弄清楚了作者曹雪芹的家世,“旧红学” 的种种猜谜才不攻自破。胡适以无可辩驳的材料证明,《红楼梦》不过是作者的“自叙传”,是一部 “自然主义的杰作”,确定了 “新红学” 的基本思路。尽管后来的 “红学” 家对《红楼梦》有种种不同的理解,但都以胡适的结论为前提,即 《红楼梦》写的是曹雪芹自己家族由盛而衰的悲剧过程。

曹雪芹 - 中外文学著作 - 可可诗词网

曹雪芹

 清代伟大小说家。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先世汉人,后为满族正白旗包衣,曾祖、祖父均世袭江宁织造,权势显赫。其父因事获罪,家道败落,旋随父返回北京定居。后日益贫困,靠卖画与朋友接济维持生活,但他傲岸不屈,嗜酒狂狷,不满于现实,创作了长篇巨著《红楼梦》。

曹雪芹cáo xuě qín

(?—1763,或1764)本小说《红楼梦》的作者。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祖籍丰润(今属河北),后迁辽阳(今属辽宁),入满洲正白旗,属内务府“包衣”(皇室的家奴),随清兵入关。曾祖曹玺、祖曹寅、父曹頫,先后任江宁织造,为玄烨(康熙)亲信。胤祯(雍正)在位初年,曹家被革职查抄,这时他约十二三岁,旋随家移居北京。乾隆年间曹家又遭巨变。他四十岁前移居北京西郊旗地,生活贫困,积十年之功撰写《红楼梦》,未完稿而卒。他体貌丰腴,嗜酒健谈,能诗善画,多才多艺。所著尚有专讲各种工艺美术的《废艺斋集稿》(已散佚),诗文未编集,散失殆尽。(见一·9)

曹雪芹

油画,宋惠民作于1984年。此画为曹雪芹肖像画。曹雪芹坐在大岩石上,面颊清癯,嘴角紧闭,目光坚毅,表现出这位伟大的文学家对黑暗社会的愤懑不平和对事业的执着追求。人物用力捏弯树枝的右手及身旁的书、笔、砚,对人物心理的刻画起到衬托作用,使观者联想到曹雪芹的不朽名著《红楼梦》。作者有意安排的深秋季节和将人物处理在乱岩杂石的环境之中,暗示着封建社会的腐朽没落和走向灭亡的历史必然。用笔舒放,面部刻画细腻,人物形象突出醒目。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铜牌奖。中国美术馆收藏。

曹雪芹?—1763或1764

名霑,字梦阮,号雪芹,满族正白旗人。清代小说家。是18世纪中叶我国文学宝库中伟大文学作品《红楼梦》的作者。出身于书香门第,自曾祖起,世居南京,以织造世家而闻名于当时贵族社会。二十岁时,他在诗歌方面已颇有造诣,且能写、能画,精于音律,擅舞剑,性格放达不羁,气度过人。他因经历了一个家道由盛至衰的过程,因此对社会体验颇深。晚年退居北京西郊一处荒凉凄寂的山村,在这里,他“披阅五载,增删五次”,呕心沥血地写作了辉煌的文学巨著《红楼梦》。内容以贾、史、王、薛四大封建家族为背景,通过贾家衰败历史的描写,并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现实和各种矛盾,对腐朽的封建社会进行了剖析和批判,是我国古典小说中现实主义的杰作,但他未成全书而卒。今传本共一百二十回,后四十回为高鹗续。

曹雪芹1724—1764

名霑,字梦阮。内务府正白旗汉军包衣人。曾祖父曹玺、祖父曹寅、父曹顺,三代任江宁织造,家势显赫。自幼生活优裕。雍正五年 (1727),父被革职,家产籍没。次年,随父母自南京迁居北京。乾隆初年,曹家再遭打击,家势败落。雪芹迁往北京西郊,生活穷愁潦倒,瓮牖绳床,举家食粥,常靠卖画为生。年未50而卒。雪芹具有深厚文化修养与卓越艺术才能。在贫病交迫之中,历10载艰辛,写出文学巨著《红楼梦》一书。

曹雪芹

清代小说家。祖籍河北丰润县(一说辽宁辽阳)。先世本是汉人,后入满洲正白旗,为内务府“包衣”(即满洲贵族的家奴)。约生于1715年。曾祖、祖父、父亲三代连任江宁织造达六七十年,深得康熙信任。曹雪芹少年时代就是在这样一个既是豪门贵族、又是书香门第的家庭环境中度过的。雍正五年(1727),其父获罪革职,家产被抄。此后流落北京西郊,过着“举家食粥酒常赊”的生活。此间他“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完成了《红楼梦》(原题名《石头记》)的前80回。因贫病无医,加之爱子夭折,终于1763年2月12日(除夕夜)“泪尽而逝”。今传120回本《红楼梦》的后40回由高鹗所续。

曹雪芹

149 曹雪芹1715?—1763?

清代小说家。名霑,字梦阮,又字雪芹、芹圃、芹溪。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曾祖父曹玺、祖父曹寅、生父曹顒、父曹頫,三代四人连任江宁织造,深得康熙宠信,家世贵盛。雍正时,曹頫失宠获罪,产业籍没,家道衰落。他随父入京,一度在右翼宗学谋事,晚年居住西郊,贫病交加,曾靠卖画为生。多才多艺,能诗善文,通音乐,擅丹青,惜作品多已散佚,今人有《曹雪芹佚著浅探》。主要成就是创作长篇小说《红楼梦》(又名《石头记》)。该书前八十回在其生前便已有稿本传世,死后不久便有刻本刊行,通行者为程伟元、高鹗所刻《红楼梦》一百二十回本,据传后四十回系高鹗续补。

☚ 吴敬梓   袁枚 ☛
曹雪芹

曹雪芹1715—1763Cao Xueqin

清代小说家。名霑,字梦阮,雪芹是其号,又号芹圃、芹溪。祖上原是汉族,后为满洲正白旗“包衣”人。曾祖曹玺、祖父曹寅、父辈曹顒、曹頫,三代先后世袭江宁织造,成为显赫的官僚世家。曹家不仅是“百年望族”,也是“诗礼之家”。曹玺自幼深沉好学,富有才干。曹寅具有很高的文化艺术修养,主持纂辑了著名的《全唐诗》、和《佩文韵府》。雍正五年(1727),曹頫在统治集团内部的倾轧争斗中,被罢官抄家,从此曹家败落。次年,曹家由南京迁入北京。当时曹雪芹仅十三、四岁,封建王朝风云变幻的政治局势,家庭的兴衰,使他体察到封建专制政治的黑暗和罪恶,体验到贵族家庭的腐败和封建统治阶级的贪残和堕落。
曹雪芹自幼受家庭的熏陶,聪明颖慧、广见博识,富有文学气质。他性格坚强、孤高傲岸,藐视权贵,鄙夷世俗,豪放不羁,思想敏捷。他具备多方面的才能,不仅写小说,还“工诗善画,”这些诗、画,也体现了他的伟大人格。对我国古典文学的最大贡献是他用血泪创作的不朽名著《红楼梦》。此书他曾“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完成了前80回。后40回为高鹗所续。
《红楼梦》主要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中心线索,通过贾、薛、王、史四大家族的兴衰,深刻反映了我国封建末世的社会现实,集中表现了封建统治内部尖锐复杂的矛盾和斗争,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红楼梦》的艺术成就很高。首先它以巨大的表现力,创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在小说中作者善于用细腻入微的描写,多侧面地展示出人物复杂的性格。艺术构思缜密,结构完整。小说的语言生动形象、准确凝炼,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鲁迅对《红楼梦》有很高的评价,说“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鲁迅全集》第8卷第350页)。

☚ 吴敬梓   纪昀 ☛
曹雪芹

曹雪芹1715—1763Caoxueqin

清代文学家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先世为汉人,祖籍河北省丰润县。晚明被编入满洲正白旗,受康熙皇帝宠遇,其曾祖曹玺、祖父曹寅、父辈曹颙、曹頫三代世袭江宁织造,故雪芹幼年时过着优裕的贵族生活。雍正初年,其父曹頫因诸皇子谋嗣之争受牵连,被革职抄家。雍正六年(1728),雪芹随家迁居北京,数年后,家产再次被查抄,从此家道日衰,一蹶不振。曹雪芹成年时代,生活已十分穷困潦倒。晚年居北京西郊,贫病而卒。雪芹为人傲岸清高,性格豪放,嗜酒健谈。由于一生经历了家庭极盛而衰的急剧转变,对封建社会末期的黑暗、罪恶现实有较深刻的认识,也看到了统治阶级内部的腐朽凶残,同时,由于晚年生活于西郊农村,有机会了解社会下层人民的生活。在此基础上,于乾隆九年(1744)前后,开始创作《红楼梦》,他披阅10载,增删5次,完成了此书前80回,后因爱子夭折,感伤成疾而卒。未及将此书写完,后40回为高鹗所续。《红楼梦》是一部现实主义的古典小说,是封建社会末期社会生活的写照。《红楼梦》原名《石头记》,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描写了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盛衰历史,从而揭示了封建制度必然崩溃的趋势,作品反映了社会各阶层的生活,对被奴役的青年男女表示了同情,相反,对腐朽的寄生者则加以无情的鞭笞和讽刺。另一方面,作品中也表现出曹雪芹对已往贵族生活的留恋和颓废避世的人生哲学。这是他的阶级局限性所决定的。尽管如此,《红楼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仍达到我国古典小说的顶峰。对后世文学艺术的创作与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班禅额尔德尼   关天培 ☛
曹雪芹

曹雪芹约1715~1764

清代著名文学家。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曹雪芹的籍贯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东北辽阳人,一种说法是河北丰润人。曹雪芹出身于富贵世家。其祖父曹寅一代是曹家的全盛时代,康熙6次南巡,有5次都以曹家的江宁织造署为行宫,可见当时曹家权势的显赫以及和康熙关系之密切。曹雪芹一生经历了曹家盛极而衰的过程。13岁以前,曹雪芹在南京过了一段锦衣玉食的日子。13岁后迁居北京,由于父亲曹頫被免职,家被抄,家道突然衰败。曹雪芹迁居北京后,先在一所贵族子弟学校里当舍夫,相当于杂役。晚年,搬到北京西郊的一个小山村里过着贫穷的生活。曹雪芹从宫廷贵族下降到贫穷困顿的不平常经历,使他对社会上种种黑暗和罪恶的认识比别人更全面、更深刻,对封建阶级没落命运的感受比别人更深切,同时也使他有机会接触更广阔的社会现实,这为他的创作提供了坚实的生活基础。《红楼梦》写于曹雪芹凄凉困苦的晚年,原题名《石头记》,只写了80回,曹雪芹就在贫病交加中去世了。曹雪芹善写诗,但除《红楼梦》里给我们留下的诗词外,现保存的诗只有两句。曹雪芹还善于绘画,并颇见功力,但所有的画均已亡佚。

☚ 高鹗   蒲松龄 ☛

曹雪芹约1724或1715—约1764

清文学家,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居士。汉军正白旗人,先世降清后为内务府包衣(奴仆),后受康熙帝宠遇。曾祖曹玺、祖父曹寅、父辈曹颙、曹頫三代任江宁织造达60余年,显赫一时。他生活优裕,能诗善画,学识广博,艺术素养深厚。雍正初,曹頫因诸皇子谋嗣之争受牵连,获罪落职,家被查抄,势遂败落。晚年居北京西郊,过着“举家食粥酒常赊”的穷困生活。又因爱子早殇,伤痛过度,贫病而卒,年尚不及50。他一生经历了曹氏盛极而衰的急剧转变,对封建社会的黑暗和罪恶有深刻的认识,对其自身阶级没落的命运有深切的感受,后期又有机会接触下层人民,这对他创作长篇小说《红楼梦》(初名《石头记》)有极大帮助。该小说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描写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展现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揭示出封建制度的腐朽和必然崩溃的趋势,成为中国古典小说中的伟大作品。当时即被视为珍品,广泛流传,有“开谈不说《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之说,对后世的影响极为巨大和深远。书曾增删5次,因曹雪芹早逝而未成,今流行本120回,一般认为后40回为高鹗所续。又工诗善画,但作品流传极少。

曹雪芹

曹雪芹1715—1763

清代小说家,《红楼梦》的作者。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先世原是汉族,后为满洲正白旗“包衣”人。自曾祖起三代作官任江宁织造。雍正初年,在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牵连下,其家受到重大打击,家父免职,产业被抄,后随家迁至北京。他早年经历了一段封建大官僚的繁华生活,后因家道衰落趋于贫困,他深感世态炎凉,从而对封建社会有了更清醒的认识。曹以十年时间从事《石头记》(即《红楼梦》)的创作,书中对一个封建贵族家庭兴衰的描写,对黑暗腐败的封建社会进行了深刻的解剖和批判,但也反映出作者的某些幻想和悲观情绪。据说先后增删五次。可惜在他生前全书未能完稿,前80回为他的手稿,后40回为他人所续。1762年幼子夭亡,他由于过分悲痛,卧床不起,这一年的除夕(1763年2月12日)终因贫病无医而逝。曹也是一个诗人和画家。他性格傲岸,愤世嫉俗,豪放不羁,嗜酒,才气纵横,善谈吐。

☚ 吴敬梓   李汝珍 ☛
曹雪芹

曹雪芹

曹雪芹 (约1715—约1763),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清代伟大的小说家。祖籍河北省丰润县,一说其远祖为襄平 (今辽宁省辽阳市) 人。曹雪芹先世本是汉人,但很早就入了满洲旗籍,隶属满洲正白旗,为内务府 “包衣”(即满洲贵族的家奴)。曹家不仅是一个赫赫扬扬的贵族世家,而且还是一个书香门第。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是当时著名的藏书家,又工诗词,善书法,著名的 《全唐诗》 就是由他主持刊印的,此外尚著有《栋亭诗抄》、《词抄》 等书。他和当时的一些文士名流如施闰章、朱彝尊、赵执信、洪升等均有交往。在这种生活环境中,曹雪芹从小受到古代文化的熏陶,培养了浓厚的文学兴趣和较高的文学素养。曹雪芹少年时代曾经历过一段豪门贵族的生活。雍正五年 (1727) 其父获罪革职,后来产业被查抄,全家由南方迁回北京。据张书才 《新发现的曹頫获罪档案史料考析》 说,曹頫是因为自江宁解送织物进京时骚扰驿站,苛索银两,被山东巡抚塞楞额参奏,加上亏空帑项、暗中转移家产等罪而被免职、查封家产的。1728年此案审理完毕后,定拟曹頫赔偿银两,枷号催追。曹頫在江宁及北京的家产、奴仆都奉旨赏给新任江宁织造隋赫德。1735年乾隆皇帝继位后曾对曹頫所欠款实行宽免。(详见《历史档案》1985年第二期)关于曹雪芹的生平事迹,留传极少。从其生前好友敦诚、敦敏、张宜泉等的诗集及其他人的零星记载中,可以知道他是个善谈吐、尚风雅、性格耿介、愤世嫉俗的人。“接篱倒著容君傲,高谈雄辩虱手扪” (敦诚《寄怀曹雪芹》)、“步兵白眼向人斜” (敦诚《赠曹雪芹》)、“一醉酕醄白眼斜” (敦敏《赠芹圃》)等都是他傲岸性格的真实写照。曹雪芹是一个有多方面艺术修养和艺术才能的作家,他不仅擅长写小说,而且善画能诗。它的诗风新奇,效法李贺又破其藩篱。其友敦诚在 《寄怀曹雪芹》 诗中称赞说: “爱君诗笔有奇气,直追昌谷破篱樊”。(见《四松堂集》卷一)家境破落后,曹雪芹曾一度在宗学 (皇族学校) 担任过职务,后流落西郊,靠朋友接济和卖画度日,过着 “满径蓬蒿老不华,举家食粥酒常赊” 的生活。尽管生活困顿,曹雪芹既不消沉颓废,也不奴颜婢膝。“羹调未羡青莲宠,苑召难忘立本羞”,(张宜泉《题芹溪居士》)他甚至拒绝皇家画院的招聘。曹雪芹的 《红楼梦》 大约就是贫居西郊的时候开始写作的,为写好这部书,他 “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真是 “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可惜由于贫病交迫,加上唯一爱子的夭折,曹雪芹感伤成疾,竟在一个除夕的夜晚 “泪尽而逝”了,以至连他的巨著 《红楼梦》 (题名《石头记》),都没来得及写完,基本定稿的只有八十回,后面部分的稿本来不及整理而散失。这部小说开始只有少数友朋间传阅,知之者甚少,在他逝世后才以抄本形式流传开来。直至乾隆五十六年和乾隆五十七年,程伟元将它与高鹗所续的四十回合在一起,两次以活字印行出版,全书一百二十回,书名也由 《石头记》 改为《红楼梦》,从此流传更广,人人谈论。《红楼梦》 是我国古典小说现实主义创作的高峰之作,它不仅受到我国人民的喜爱,也受到世界人民的广泛欢迎,在世界文坛上享有盛誉。

☚ 弥尔顿   歌德 ☛
曹雪芹

曹雪芹约1715~约1764

清代小说家。名霑,字梦阮,雪芹为其号,又号芹溪、芹圃。祖籍河北丰润(一说辽阳)。先世原是汉人,但很早就入了满洲正白旗内务府籍。本人生于南京。从曾祖起,三代承袭江宁织造,祖父曹寅尤得信用,家势贵盛当时。后因父失宠获罪,产业籍没,家道衰落,随父移居北京。晚年居于北京西郊,贫病而卒,性狷傲,嗜酒健谈,工诗善画,尤以小说著称。所著《红楼梦》(原名《石头记》) 自称“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凝血,为中国古代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杰作,惜未及完成而卒。今传百二十回本,后四十回传为高鹗续作。

☚ 杨潮观   袁枚 ☛

曹雪芹about 1715~about 1763Cao Xueqin

famous writer of the Qing Dynasty. Works: Mirror of Love,A Dream of Red Mansions,etc.

曹雪芹

(1724或1715—1764或1763) 清代著名文学家。汉军正白旗人。名沾,字梦阮、芹圃。号雪芹、芹溪居士。先世居河北丰润,降清后为内务府包衣(又称“阿哈”,意为奴仆)。生于南京。曾祖曹玺、祖父曹寅,父(一说叔)曹頫三代世袭江宁织造达60年之久,康熙间盛极一时,雍正五年(1727),父因牵连诸皇子谋嗣之争和骚扰驿站等罪落职,籍没产业,势遂败落。次年,随父母自南京迁居北京。乾隆初年,曹家再遭打击,居北京西郊,在“垣墙不齐、户牖不全”、举家食粥的环境中,依靠卖画和朋友接济维生。一生中经历了曹氏盛衰,对封建社会的种种罪恶和黑暗深有感受,对统治阶级的腐朽没落有深刻认识。能诗善画,具有深厚的文学修养和卓越的艺术才能。性情高傲,嗜酒健谈。著作甚富,然散佚殆尽。遗著有《红楼梦》(初名《石头记》)80回,创作中5易其稿,未及成书贫病而卒。一说其死后,由镶蓝旗满族包衣人高鹗续补后40回,成120回通行本。本书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展现了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状况,揭示了封建制度必然崩溃的趋势,对后世的文学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是一部具有反封建倾向的现实主义杰作。其中也反映了作者对封建制度的幻想和找不到出路的悲观情绪。

曹雪芹?—1763,一作?—1764

清伟大小说家。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汉军正白旗人。原籍丰润(今属河北)。曹寅孙。自其高祖起,世代任江宁织造,家势贵盛。其父以事获罪, 产业抄没,家遂衰落。性傲岸,不谐于俗。传以贡生终老,一说曾官内务府堂主事。中年后居于北京西郊,生活困苦,以卖画和依靠朋友接济度日。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子殇,伤感成疾,数月而卒。曾以十年时间写成小说《石头记》 (即《红楼梦》),通过一个贵族官僚大家庭盛衰历史的描写,对腐败的封建社会进行了深刻解剖和批判,成为我国古典小说中的光辉杰作。据谓先后曾增删五次,书未成而卒。传本百二十回的后四十回传为高鹗所续。

曹雪芹1715或1724—1763?

清朝文学家。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汉军正白旗人。先世为汉人,降清后为内务府包衣。曾祖母为康熙帝乳母。康熙帝即位后,曹家得到重用,成为煊赫一时的贵族世家。曾祖曹玺、祖父曹寅、父辈曹顒、曹頫三世世袭江宁织造,曹寅的两个女儿被选作王妃。康熙帝六次南巡,有四次以曹氏官邸为行宫。雍正五年(1727),其父曹頫因事株连,获罪落职,家产抄没,家道从此衰落。次年,全家北迁。乾隆初,可能又遭到更大祸变,曹家从此完全败落。他一生经历了曹家由盛至衰的过程。十三岁前,曾在南京过了一段锦衣纨袴、饫甘餍肥的生活。晚年迁居北京西郊后,穷愁潦倒。他的一生从豪富到败落,使他从各方面接触到了社会生活,深刻体察到封建大家族内的复杂矛盾,并在此生活基础上,创作了长篇古典小说《红楼梦》。该书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生动地反映了封建社会后期的社会矛盾、人与人的关系、宝玉和黛玉的爱情,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艺术性的作品。小说创作中,书稿曾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后因爱子去世,书稿尚未完成,他就因悲伤贫病而死。原未完稿题名《石头记》,基本定稿八十回,以后的书稿尚未及整理而“迷失”。现在流行的一百二十回本《红楼梦》的后四十回,一般认为是高鹗所续。 (参考图621、62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7: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