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子建墓
又称“曹植墓”、“陈思王墓”。位于东阿县城南20公里鱼山西麓。墓凿岩石为圹,砖砌墓室,朝西。有前、后室,均券顶。前室长、宽均4.35米,后室长2.20米,宽1.78米。在该墓的一块墓砖上有刻铭:“太和七年(公元231年)三月一日壬戍朔十五日丙午,兖州刺史侯□遣士朱、周等二百人作
(里)陈王陵,各赐休二百日”等。“陈王”,即曹植封爵。曹植(192—232)字子建,曹操第三子,曹丕之弟,三国杰出诗人,才华高旷,世目为绣虎。魏太和三年(公元229年)封东阿王,六年徙封陈王。曹丕素忌其才,屡加迫害。曹植郁郁寡欢,发病而卒,谥“思”,世称陈思王。植在东阿时,常登鱼山游览,死后其子遵嘱归葬鱼山。墓北侧有隋开皇十三年(公元593年)立《陈思王庙碑》一座,又称《曹子建墓碑》,早年曾湮没大清河中,清代捞出,还置于此,并建碑楼保护。碑圆首方趺,通高2.47米,宽1.03米,厚0.21米,有额无题,似有画像,已不可辨。碑文22行,行43字,正书兼用篆隶,结体险峻,气韵高迈,笔力雄奇,表现出我国书法由隶向楷过渡的特征。墓前尚有后人题咏,记事碑碣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