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暮江吟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暮江吟 暮江吟唐诗篇名。七绝。白居易作。见《白居易集》卷一九。属杂律诗。约作于长庆二年由中书舍人出任杭州刺史途中。全诗为:“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前两句描绘暮色,后两句摹写夜景,四句融合成完整而动人的江天晚景。比喻精巧,写景如画。明人杨慎评曰:“诗有丰韵,言‘残阳铺水’,半江之碧如‘瑟瑟’之色,半江红,日所映也。可谓工致入画。”(《升庵诗话》卷三)《唐宋诗醇》卷二四曰:“写景奇丽,是一幅着色秋江图。” ☚ 琵琶行 钱塘湖春行 ☛ 暮江吟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此诗约作于长庆二年(822)九月初三,作者赴杭途中。诗写当天傍晚到夜幕降临时分的江上风光。 先写红日西沉的江景。用一“道”不用一“轮”,就不是写落日,而是写落日在水面的浮光,象“铺”在江面之上。故有“半江红”的奇观。而另外半江由于背阴或由于观察角度的缘故,水色如同碧玉。“瑟瑟”本是一种碧色宝玉名称。《唐书·于阗国传》言德宗“求玉于于阗,得瑟瑟百斤。”借以代言绿色,不仅写出水色透明的质感,而且在字面上给人以寒意——抓住了九月江边气候的特点。当然,这“半江”与那“半江”,不是一刀切,而是动荡参差,十分美妙壮观。 后二句写新月东升后的江景。时间发生了跳跃。“九月初三”,月属上弦,形如“玉弓”。是下露的时候,在月下细圆发白而密集的粒粒露珠,又多么象刚刚出蚌的颗颗“真珠”。这玉弓般的月牙,与真珠般的露,是月夜最惹人注目的形象,写出它们也就写出了整个儿的月夜。这景象是澄彻、清凉的,在热闹耀眼的日落景象后出现,尤为可爱,沁人心脾。 全诗写江景富于变化,设喻精确华美,有明喻(露似真珠,月似弓),有借代(半江瑟瑟)。盛唐诗人写景多意笔,象这样精工细致的工笔画还是新的消息。诗有三句纯写景,有一句却是纪事兼抒情,这就是第三句。“九月初三夜”点出准确的季候、时间,“可怜”(可爱)二字则是抒发赞美之情。这一句用在上下联交接处,造成一种时间推移感,使上下联若断若连。同时它是虚写,与前后的三句实写相济,使全诗显得空灵不板。 《暮江吟》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注释】暮(mù):日落的时候。吟:诗体的一种。残阳:已有部分落入地平线 以下的夕阳。瑟瑟(sèsè):碧绿色。可怜:可爱。真珠:珍珠。月似弓: 月亮的形状像弓一样。九月初三,正是月初,只能看到月牙;到了每月中 旬,月亮才圆。 【大意】红日西沉,残存的一缕阳光贴着江面照射过来,江面上呈现出绚丽的 景象:向光的半面江水是艳丽的红色,背光的半面依然是深深的碧绿。 秋夜悄然来临,江边草地上凝结着浓重的秋露。露珠发出晶莹的光泽, 宛若一颗颗珍珠。抬头望去,夜空中一弯新月宛若一张精巧的玉弓,斜 挂在天幕上。哦,今天正是农历九月初三,多么可爱的秋夜呵! 暮江吟[1]长庆二年,白居易为避开朝廷中的党争风波,请求外任,被任命为杭州刺史。这首诗大约写于赴任途中。白居易把它编为“杂律诗”。这类诗的特点是通过一时一物的吟咏,真率而自然地表现内心的情思。这是首绝句。 [2]瑟瑟:原为一种碧色美玉,这里借以形容残阳照射不到的一半江面呈现碧绿色。 [3]怜:爱。初三夜:正是新月初升之时。 这首绝句随口吟成,抒发了诗人当时远离政治漩涡的轻松愉快的心境。诗人描写了夕阳初下和新月初升两个画面。前两句写残阳落照的清秋江面:斜阳贴近地平线在半个江面铺展开红彤彤的光彩,与斜阳照不到的蓝宝石一样的半个江面相衬,色彩鲜明而光艳。后两句写天上新月、地下露珠,弯月皎洁而明亮,露珠圆润而晶莹,上下映照,整个天地无边明净,闪耀着光辉,欣悦与赞美之辞,脱口而出。作者寓情于景,捕捉住景色中最突出的特征,用精巧的比喻,为大自然敷彩着色,创造了明丽、清新又优美、宁静的意境。 暮江吟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①,半江瑟瑟半江红②。可怜九月初三夜③,露似真珠月似弓。 【解题】 此诗作年有二说:一说作于元和十年(816)至十三年间,时作者在江州司马任;一说作于长庆二年(822),时作者赴杭州刺史任在江行途中。诗中描绘了夕阳落照中的江水和新月初升的夜景两组画面,景色柔和,环境宁静,构思新颖,比喻巧妙。《唐宋诗醇》卷二四赞之为“著色秋江图”。杨慎《升庵诗话》称此诗“有丰韵,言残阳铺水,半江之碧如瑟瑟之色,半江红日所映也,可谓工致入画。”王士禛《带经堂诗话》卷二亦谓后二句“似出率易,而风趣复非雕琢所及。” 【注释】 ①残阳:夕阳。②此句意谓夕阳照射江面,江水一半是碧色,一半是红色。此与戎昱《采莲曲》“日落半江阴”意同。瑟瑟:碧色。白居易《出府归吾庐》诗“嵩碧伊瑟瑟”,亦为碧色。③可怜:可爱。 暮江吟年代:唐代诗人 作者:白居易 ←上一篇:钱塘湖春行 下一篇:观刈麦 → 诗词简介: 这首诗写秋江景色,前两句写傍晚,一个“铺”字形象地写出了残阳照射在江面上的情景,也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诗人抓住残阳照射下“半江瑟瑟半江红”的两种颜色,把自己的喜悦之情寄寓在对景物的描写里,陶醉在暮江光色的变化之中了。后两句写夜幕降临。此时眼前呈现出一片更为美好的境界。“露似真珠”,这不仅写出了露珠的圆润,还写出了在新月的清辉下露珠闪烁的光泽。“月似弓”形象地描绘出天空中的一弯新月,此时正是“九月初三夜”,面对这“初三夜”的暮江美景,诗人直抒情意,为大自然敷彩着色,描容绘形,赞美它的可爱。
暮江吟
【释】 1.瑟瑟:按《通雅》说:“瑟瑟有三种,宝石如珠,真者透碧。”明·杨慎《升庵诗话》也说“瑟瑟”是一种碧色宝石名。这里即作碧色解,指水色碧绿。 2.可怜:可爱。真珠:珍珠。 【译】 一抹残阳,将它的光芒铺在水中, 半江碧透如玉,半江似火样红。 九月初三的夜景多么可爱, 露儿清圆晶莹似珍珠, 月儿弯弯细细似金弓。 【评】 按高步瀛说,此诗大约是长庆二年(822)秋,诗人赴杭州刺史任时江行途中所作。四句诗从日暮残阳写起,直写到夜中弯月。如乾隆帝所评:“写景奇丽,是一幅着色秋江图。”(《唐宋诗醇》卷二四)“可怜”二字为“可爱”之意,并无其他深意,有学者猜测“九月初三”,“明指时日,多有事在”“或有所指,但已无考”(今人刘永济语),但也可解作诗人恰逢九月之初赏景吟诗,实录其时、铺写其景,天然作成,亦无不可。“露似真珠月似弓”,以圆润衬弯细,其秀色真可醉人也。 《暮江吟》mu jiang yinPoem on the Evening River→白居易 (Bai Juyi)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