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引引用之一。引用原文,但不注明出处或作者。如“‘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是革命的春天,这是人民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天!让我们张开双臂,热烈地拥抱这个春天吧!”这是暗引白居易《忆江南》词中的两句。参见“引用”。 暗引引用格的一种。不指明引文出处,让引文和原文连为一体的修辞方法。如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寔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前两句引自《论语·微子》: “凤兮,凤兮,何德而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第三句引自《离骚》: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暗引 暗引与“明引”相反,引用的言语、故事、文字等不标明出自何处、何人所言或所著,这些引言、引事或引文自然镶嵌于文章中,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熟悉古籍的读者心领神会后可玩味不已。例如宋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有“商旅不行”,句出于《易经·复卦》。明代女作家叶观《与外》有“借米五斗,幸不烦折腰,可伸十日眉头也”,语出自《晋书·陶潜传》。唐韩愈《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有“古之进人者,或取于盗,或举于管库”,“取于盗”出自《礼记·杂记下》,“举于管库”见《礼记·檀弓下》。暗引中暗用典事为最多,可半引半藏,也可以概括语道出。如南朝宋范晔《乐羊子妻》,羊子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妻曰:‘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食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暗引了曾子过盗泉不饮(见《淮南子》)和饥者不接受侮辱性施舍(见《礼记·檀弓下》)两事。 ☚ 博喻 错举 ☛ 000050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