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体移位
晶体移位是晶体部分或全部脱离原来位置的一种病态。按病因可分为先天性、外伤性及自发性移位等三类。按移位程度则分为:半脱位及全脱位。如无症状,脱位的晶体可听其自然,不必处理。如有由晶体直接导致的葡萄膜炎及青光眼时,则必须手术,而以冷凝摘出为宜。
晶体半脱位 悬韧带部分断裂,晶体发生部分移位,但仍在虹膜之后。常有视力障碍,如晶体大部分仍在原位,则晶体曲度因韧带断裂而增加,而出现近视。如晶体斜向移位,则有明显散光,前房深度不等,脱位部的前房变深,并有虹膜震颤。焦点照明下,晶体呈现灰色。裂隙灯检查可见脱位晶体的边缘和离断的悬韧带,该处有玻璃体疝出现于前房,上有色素。眼底检查可见双眼底像。可能合并眼压升高。晶体的位置可能永久不变,也可能发展成全脱位。
晶体全脱位 晶体完全脱位后,瞳孔区无晶体。前房深,虹膜震颤、玻璃体突出于前房。晶体前脱位至前房时,常沉没于下方,宛如一滴油珠,其边缘常呈现金色光泽,伴有急性眼压升高,极难控制,而急需手术治疗。晶体向后脱位时,常沉没于玻璃体内,早期尚可活动,最后则固定于下方。眼底检查可见其边缘发灰。外伤巩膜破裂者,可脱位于球结膜下。
全脱位的晶体,其囊常有变性而导致晶体混浊,甚至过熟而发生晶体过敏性眼内炎及晶体溶解性青光眼。瞳孔阻塞、虹膜周边前粘连也是形成继发性青光眼的重要因素。最严重的并发症为视网膜脱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