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晏子赋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晏子赋 晏子赋唐代民间俗赋名篇。不著撰人,发见于敦煌石室。《敦煌变文集》见载。本文由刘向《新序》中“晏子使楚”故事敷衍而成。首段借梁王左右之口,写晏子之貌“极其丑陋,面目青黑,且唇不附齿,发不附耳,腰不附踝”。中间叙写晏子使梁,巧言善辩,智挫梁之君臣的故事:梁王先以从狗门入、其身短小、其肤黑色等,企图羞辱晏子,晏子机智聪明,反齿相讥,使梁王受辱;梁王不甘心,又从天文、地理、人事等方面,企图诘难晏子,晏子再施机智,使梁王辞穷无以问。最后以“出语不穷,是名晏子”作结,赞美晏子机智善辩。作品褒贬分明,一方面高度赞扬晏子的聪明机智,不辱使命,另一方面又无情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愚昧无知、弄巧成拙。文章充分运用对比手法,以晏子与梁王相比,以晏子其貌之丑与其智之聪相比,突出晏子的才高明慧。赋作短小精悍,轻巧颖达,描写夸张,比喻通俗,充满喜剧气氛;情节曲折,故事性强;通篇押韵,琅琅上口,通俗易懂,充分显示出民间文学的特色。 ☚ 蚍蜉赋 笔赋 ☛ 晏子赋 晏子赋敦煌赋之一。作者佚名。见S.5752、S.6332、P.2564、P.2647、P.3460、P.3716、P.3821七种写本。《敦煌变文集》卷三有王重民校录本。此赋记叙的晏子故事,仅有大门小门之辩,贤者愚人之辩二事见于《晏子春秋》八卷,以后的短小和长大之争、黑白之争、先祖后代之争等均不见史传记载。它借用晏子之名,取其某些言行加以扩大甚至虚构,通过他应付梁王一次又一次诘难,使一再作梗的梁王羞辱他不成,反自出其丑,表现了他的机敏善辩,博学多识,赋为问答体,语言凝练,奇妙有趣。 ☚ 韩朋赋 燕子赋 ☛ 晏子赋 晏子赋敦煌赋之一。作者佚名。见S.5752、S.6332、P.2564、P.2647、P.3460、P.3716、P.3821七种写本。《敦煌变文集》卷三有王重民校录本。此赋记叙的晏子故事,仅有大门小门之辩,贤者愚人之辩二事见于《晏子春秋》八卷,以后的短小和长大之争、黑白之争、先祖后代之争等均不见史传记载。它借用晏子之名,取其某些言行加以扩大甚至虚构,通过他应付梁王一次又一次诘难,使一再作梗的梁王羞辱他不成,反自出其丑,表现了他的机敏善辩,博学多识,赋为问答体,语言凝练,奇妙有趣。 ☚ 韩朋赋 燕子赋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