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晋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司马懿/嵇喜/江伟/何桢/杜预/程咸/刘伶/傅玄/程晓/李密/应贞/应亨/裴秀/成公绥/皇甫谧/贾充/薛莹/枣据/王濬/荀勗/夏侯湛/王济/孙楚/董京/傅咸/郭泰机/张华/周处/邹湛/曹嘉/阎讚/潘岳/束皙/石崇/绿珠/欧阳建/何劭/陆机/夏靖/陆云/郑丰/孙拯/嵇绍/嵇含/司马彪/阮修/左棻/左思/张翰/张载/张协/闾丘冲/曹摅/杜育/挚虞/王讚/潘尼/枣腆/枣嵩/王浚/苏伯玉妻/刘琨/干宝/张亢/王鉴/荀组/王廙/李充/李颙/杨方/郭璞/温峤/庾亮/梅陶/庾阐/张骏/谢尚/">江/卢谌/王胡之/郗超/曹毗/张望/张翼/许询/王羲之/孙绰/孙放/王献之/桃叶/谢安/谢万/孙统/孙嗣/王凝之/谢道韫/戴逵/王肃之/王徽之/司马曜/袁宏/王彪之/习凿齿/王珉/谢芳姿/苏彦/王嘉/王珣/袁山松/顾恺之/苻朗/桓玄/殷仲文/谢混/吴隐之/刘程之/王乔之/羊徽/湛方生/刘恢/何瑾/陆冲/马岌/伏系之/王康琚/徐广/辛萧/苏若兰/陶渊明/康僧渊/支遁/慧远/史宗/帛道猷/葛洪/羊权/扬羲/许穆/许翽 ☚ 孙皓 司马懿 ☛ 晋“晋”的异体字。 上一条: 晋 下一条: 搢 晋读音j·in(ˋ),为in韵目,属en-in-un-ün韵部。即刃切,去,震韵。 上一条: 濅 下一条: 晋 ![]() ![]() 晋*晉jìn❶向前;向上升 晋晉❶进;升:~见︱~谒(ye)︱~京︱~升︱~级。 晋jìn❶ 进,向前:晋见。 晋jìn古国名。公元前十一世纪周分封的诸侯国,姬姓。开国君主是周成王弟唐叔虞,在今山西西南部,建都翼(今山西翼城)。晋献公时迁都新田(今山西曲沃西南)。公元前403年灭于韩、赵、魏三家分晋。《惜诵》:“晋申生之孝子兮。” 晋jin晋代 晋国 晋级 晋见 晋剧 晋升 晋谒1 晋职 东晋后晋 西晋 楚才晋用 晋(同)进 入 升 晋jìn朝代名(公元265—420年),司马炎所创立:他(指妙玉)常说古人中自汉、~、五代、唐、宋以来,皆无好诗,只有两句好,说道,“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六三·1505) 晋jìn古代名物 > 天象類 > 天體部 > 二十八宿 > 晉 晉 jìn 星名。有一星,“十二國”之一。屬女宿。 古代名物 > 占相類 > 易占部 > 卦爻 > 晋 晋 jìn 《易》卦名。六十四卦之一,坤下離上,火地晉,䷢。《序卦》:“晉者,進也。”《雜卦》:“晉,晝也。”《易·晉》:“晉,康侯用錫馬蕃庶,晝日三接。”疏:“此卦明臣之昇進,故謂之晉。”《彖》:“晉,進也。明出地上,順而麗乎大明,柔進而上行。”晉卦有離日出升坤地之象。後代星術家又推演出:晉爲乾宫八卦中游魂卦,五行屬金。小周天火候圖中主十六日晝。 晋jìn旧时北京古书店富晋书社货价暗码,谓数目六。参“富、开、丰、年、瑞、晋、生、海、上、财”条。 晋jìn〖名词〗 晋晉jìn❶ 进。班固《幽通赋》:“盍孟~以迨群兮,辰倏忽其不再。”(孟:勉力。) 晋*△晉jìnBDFA 前进 前进前(前行;~去;~往) 进(进行;~逼;~抵;~驻;~占;推~) 晋(~见;~京) ☚ 前进 一同前进 ☛ 晋升 晋升跻(跻陟) 迁 进 升叙 升陟 ☚ 进升 升登高位 ☛ 提升 提升提 擢(擢授) 题升 ☚ 提拔 提升的方式 ☛ 正式地会见,下级对上级时用 正式地会见,下级对上级时用晋(晋见;晋谒;晋接) 进(进面;进参) 赞见 叩见 另见:前往 会见 拜见 礼节 ☚ 进见 朝见 ☛ 朝代 朝代朝(王朝;皇朝;唐~) 代(明~;清~) 时(宋~) 另见:宫殿 皇帝 朝廷 ☚ 古代 人生各时期 ☛ 晋 038 晋265 —316 317—420265年司马炎称帝,定国号为晋,建都洛阳。传4帝,历52年。史称西晋。317年司马睿在建康(今南京)称帝,国号仍称晋。为与建都洛阳的晋相区别,史称东晋。期间,自304年至439年,有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民族在北方和巴蜀地区先后建立过16个割据政权,史称“五胡十六国”。其实,民族不限于5个,政权尚有汉族的冉魏、鲜卑族的西燕、鲜卑拓跋氏的代(北魏前身)和丁零族的翟魏等。这是历史上民族大融合的重要时期。 西 晋 世 系 表 东 晋 世 系 表 十六国兴亡表
☚ 三国 南北朝 ☛ 晋 晋国名。公元前十一世纪西周时期分封侯国至公元前369年被韩、赵、魏三国所分,晋国灭亡。西周初封周成王弟叔虞为侯,其地今山西西南一带,国号晋,建都于唐。春秋初昭公分封叔父成师于曲沃,造成分裂局面,后为曲沃武公所统一,后陆续攻灭周围小国,至晋文公成为一方霸主。即今山西省大部。今山西省简称为晋便源于此。三国后期,司马炎称帝,国号晋。自武帝 (司马炎) 泰始元年 (公元265年) 起至愍帝 (司马邺) 建兴四年 (公元316年) 历时51年,史称西晋,被汉国所灭。迁都建康 (今南京) 自元帝建武元年 (公元317年)起至恭帝 (司马德文) 元熙二年 (公元420年) 被南宋刘裕取代。两晋共15帝156年。 ☚ 禁 晋代户口 ☛ 晋 晋先秦时期诸侯国名 姬姓。为公元前11世纪西周王朝所封,开国君主是周成王之弟叔虞。其疆域在今山西西南部,都城在唐 (今山西翼城西)春秋初期,晋昭侯分封叔父成师于曲沃 (今山西闻喜东北),造成混乱,一度出现分裂局面,后被晋武公 (即曲沃武公) 所统一。晋献公时,迁都于绛(今山西翼城东南),实力渐强,相继吞并了周围的一些小国。至晋文公时,国力强盛,内修政治,外征诸侯,遂成“春秋五霸” 之一。晋景公时,迁都于新田 (今山西曲沃西北),亦称“新绛”。兼并赤狄,使疆域大扩,有今山西大部、河北西南部、河南北部和陕西一角,为晋鼎盛时期。春秋后期,君权削弱,六卿赵氏、魏氏、韩氏、知氏、范氏、中行氏逐渐强大,相互兼并。公元前458年,知氏、赵氏、韩氏、魏氏尽分范氏、中行氏的土地 其后,知伯瑶专断晋公室,强行索取韩氏和魏氏的万家之县各一。知伯又向赵氏索取土地,遭拒绝,便率同韩、魏举兵攻赵,围赵襄子于晋阳。后来,韩、魏怕赵亡后祸及自身,反过来与赵氏联合,一举灭掉知氏,并三分其地。史称“三家分晋”,时为公元前453年。自三家分晋的局面形成,晋君 “反朝韩、赵、魏之君” ( 《史记·晋世家》),成为三国的附庸 ☚ 鲁 楚 ☛ 晋 晋256—420Jin朝代名。为司马炎所建。司马炎在256年代魏称帝,国号晋,建都洛阳。316年,被匈奴贵族建立的汉政权所灭。黄河流域又陷入分裂割据时期。317年,逃亡到江南的汉族贵族、官僚和大地主,同江南的大地主一起,拥立晋朝皇族司马睿为皇帝,都建康(今江苏省南京),重建晋政权。历史上把司马炎所建的、都洛阳的晋政权称为西晋,把司马睿所建的、都建康的晋政权称为东晋。420年,刘裕代晋自立为帝,建立刘宋政权,晋亡。晋朝共历15帝,统治156年。 ☚ 九品中正制 西晋 ☛ 晋今山西省的简称。因春秋时期晋于此建国,故名。 晋晉jìn❶进。如:晋见,晋级。 晋(晉)jìnⅠ ❶ (进) enter;advance: ~ 见 have an audience with 晋Jin(progress) 晋国名。姬姓,始封之君为周成王弟唐叔虞。春秋时国都先后在绛(今山西翼城县东南)、新田(今山西侯马市)。春秋前期逐步发展,至文公时(前636—628年在位)成为中原霸主。此后100多年与楚国争霸。公元前4世纪中叶韩、赵、魏瓜分晋国。在这之后,这三国有时合称三晋,魏国有时也单独被称为晋。 晋古国名。公元前11世纪西周封置,初封周成王弟叔虞于唐(今山西翼城县西),主要在今山西西南部地区。后都鄂(今山西乡宁县)。春秋初期晋昭侯分封叔父成师于曲沃(今山西闻喜县东北),形成分裂局面,后为曲沃武公所统一。晋献公又迁都于绛(今山西翼城县东南),并陆续攻灭周围小国。至晋文公时又改革内政,国力强盛,成为霸主。晋景公时迁都新田(今山西侯马市西),又称新绛。国力大盛,兼并了赤狄,疆域大为扩展,其地域有今山西大部、河北西南部、河南北部和陕西一部分。春秋后期六卿逐渐强大,相互兼并。公元4世纪中叶为韩、赵、魏三家瓜分。 晋❶古国名。周成王弟叔虞的封国。姬姓。都于唐(山西翼城西),国号唐。叔虞子燮时,改为晋。晋文侯时都于翼(翼城南)。至晋昭侯封文侯弟成师于曲沃(山西闻喜东北),播下分裂的种子。公元前678年曲沃武公灭晋侯缗,统一晋。晋献公陆续攻灭耿、霍、魏、虢、虞等邻近小国。晋文公继位,改革内政, 国力富强。攻伐曹、卫,败楚于城濮(山东濮县),一跃而为中原之霸主。晋景公兼并赤狄,又败秦、伐齐。据有今山西大部与河北西南部、河南北部及陕西一角。晋、楚长期争霸,互有胜负,前546年,十四国会盟弭兵,晋、楚平分霸权。春秋后期,六卿强大,晋室式微,于前403年韩、赵、魏立为诸侯,晋室遂亡。(参考图97) 晋jìn❶ 晋晉jìn(10画) *晋〔晉〕jìn10画 日部 晋晉jìn甲骨文和西周及春秋金文都从两倒“矢”在“日”上。或说“日”象器形,古代用矢投壶,象投入形,进义。如:晋京|晋谒|晋见|晋级。假借为周代诸侯国名。后来就作为山西省的别称。小篆从两“至”(矢尖着地),从日。隶书渐变作“晉”,现作为异体字。楷书中宋代以后简化作晋,现以为规范字。见《异体字表》。 晋晉★异◎常★常◎异jìn表意,甲骨文、金文从日从臸(zhī),臸为到达,小篆字形稍变,隶定为“晉”。本义表示进。(一说象形,甲骨文、金文象两支箭插在器中之形,本义为箭,假借为进,向前。)引申为升迁。假借为古代国名,由此引申为朝代名、姓等。俗字作“晋”,据草书楷化。《异体字表》以“晉”为异体字。 【辨析】 ❶以“晋”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读音不同。jìn:缙∣jiǎn:戬。 ❷晋/进 见199页“进”。 【构词】 晋级(晉級)∣晋升(晉升)∣三国归晋(三國歸晉)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