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显通寺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古代名物 > 宗教類(上) > 僧院名刹部 > 名寺 > 顯通寺
顯通寺  xiǎntōngsì

座落於山西五臺山臺懷鎮北側。建自東漢永平間,初名大孚靈鷲寺。以山形酷似天竺之靈鷲,故稱。後魏孝文帝時增拓,易名花園寺。以寺内建有花園,因名。唐武后時,改稱大華嚴寺。以新譯華嚴經中有此山名,故稱。明太祖時重修,始稱今名。萬曆中更名永明寺。清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重修,仍復今稱。寺規模宏大,佔地面積一百二十畝,爲五臺諸寺之首。主要建築有山門、鐘樓、觀音殿、菩薩殿、大佛殿、無量殿、千鉢文殊殿、銅殿、藏經殿等。寺存明代青銅塔兩座、銅鐘一口以及明版藏經、清代華嚴經字塔等。參見本類“五臺山”。參閱《嘉慶重修一統志·代州直隸州·寺觀》、光緒《山西通志·古蹟考八·寺觀》。

显通寺

中国古寺。位于山西省五台山台怀镇。始建于汉明帝永平年(58~75),名大孚灵鹫寺,明太宗重建时称大显通寺,为五台山五大禅处及青庙十大寺之一。现存建筑为明清所建,殿堂约400余间。铜殿为明万历年(1573~1620)建,高丈余,四壁铜铸小佛万尊,中间为大铜佛。铜塔,亦为明万历年建,原为5座,现仅存东西2座,高约2丈(6.6m)。铜钟,明代铸成,悬于钟楼内,重达9999.5斤(4999.75kg)。无量殿面宽7间,为砖结构,殿内有铜佛1尊及华严经字塔。

显通寺

显通寺

位于山西省五台山台怀镇北侧,最早建于东汉明帝永平年间,名大浮灵鹫寺。唐代更名大华严寺。明代重建时,明太祖赐额“大显通寺”,为五台山五大禅处及青庙十大寺之一。现存建筑为明清两朝所修,面积8万平方米,殿、堂400余间。中轴线上的七重殿堂为观音殿、菩萨殿、大佛殿、无量殿、千钵文殊殿、铜殿及藏经殿,形式多样,无一雷同,两侧的配殿十分严整。其中较为著名的建筑为铜殿、无量殿、铜塔。铜殿建于明万历年,面阔、进深各三间,高5米,重檐歇山式顶,铸工精细,隔扇棂花,柱额花纹均为铜铸钩勒,殿内四壁有万座铜铸小佛。无量殿面阔七间,进深四间,为砖砌仿木结构,重檐歇山顶,砖雕精致,无论是外檐斗拱还是殿内上部的藻井均镂刻富丽。殿内保存的白绫组成的七层《华严经》字塔是十分珍贵的文物,其上以蝇头小楷书写的《华严经》八十卷是康熙年间一位名许德兴的人用12年时间完成的。铜塔建于明万历年间,现存两座,高8米,形制修长挺拔。五台山诸寺中,显通寺被称作“祖寺”,它的历史最悠久,规模也最大。

☚ 双林寺   解州关帝庙 ☛
显通寺

显通寺

五台山最大的寺院——显通寺,有气势磅礴的皇家气度。显通寺是五台山历史最悠久和规模最大的寺院,与洛阳白马寺同为中国创建最早的庙宇,现在的建筑主要是明、清时所修。
显通寺最有名的是“无梁殿”和“铜殿”。寺内的无量殿整个建筑物没用一根梁,所以又有“无梁殿”的说法;铜殿是一座青铜建筑物,殿内有上万尊佛像,是国内罕见的铜制文物;另外,寺前的钟楼里有五台山最大的铜钟——长鸣钟;藏经殿里陈列书画文物珍品。

☚ 大白塔   南山寺 ☛

显通寺

显通寺

显通寺在五台县台怀镇北侧,为五台山规模较大、历史最古老的五大禅院之一,也是中国最早的两大佛寺之一,1982年经国务院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该寺创建于68年(东汉永平年间),当时叫大孚灵鹫寺。北魏孝文帝时扩建,赐名花园寺。唐代武则天时改名“大华严寺”。明太祖重修并赐额“大显通寺”,清代又有修葺。今日显通寺为明清重修后的产物。寺区占地8万平方米,大小建筑400多间,呈中轴线布局,观音殿、文殊殿、大雄殿、无量殿、千钵殿、铜殿、后高殿等七座殿宇逐殿递高,建筑格局无雷同,附属建筑分列两边,井然有序,保存完好,大雄宝殿为主殿,是举办大型佛事活动的主要场所。
寺内最著名的建筑和文物是铜钟、铜殿和字塔。钟悬于寺山门有三重檐的钟楼内,系明代天启年间铸成,重9999.9斤,不足万斤,是为避讳“万岁”之嫌,钟声洪亮可遍及整个五台山麓。铜殿建于明代万历三十七年,高约5米,飞檐重叠,工艺精美。殿前有铜塔两座,高约8米,8面13层,塔体铸满佛像,极其精致。砖砌无量殿内存有稀世珍宝《华严经》字塔。塔由长5.7米,宽1.7米的白绫组成一幅七层宝塔图像。由康熙年间苏州三宝弟子许德心花了12年心血,以蝇头小楷写成,塔体细部结构及线条字迹工整,行列整齐。
单位:五台县显通寺管理处 邮编:035515
电话:86-350-6545414

☚ 岩山寺   悬空寺 ☛
显通寺

显通寺

佛寺名。在山西五台山台怀镇北侧。始建于东汉永平年间 (58—75),相传是天竺高僧伽叶摩腾、竺法兰建成白马寺后,来五台山建的。初名大孚灵鹫寺。北魏时改名花园寺,唐武则天时改称大华严寺。明太祖重修并赐额大显通寺,俗称显通寺。现存规模基本是清代重修后的格局,占地8万平方米,各种建筑400余间。布局严谨,井然有序。中轴线上七重大殿,各有特色,由低向高依山势而建,蔚为壮观。两厢配殿、禅院、斋堂相辅相成,恰到好处。其中,无量殿面阔7间,进深4间,高20. 3米,重檐歇山顶,出檐、门窗藻井纯系仿木砖雕,刻工精致,形制古朴,是我国无梁建筑的上乘之作。殿内供奉铜铸无量寿佛和华严经字塔。铜殿三间,造型仿北京故宫金銮殿铸于明万历三十八年 (1610),高丈余,用铜10万斤。殿内佛台上供奉大铜佛,四壁铸有小铜佛万尊,工艺精湛,设计精巧,凝重庄严。寺内原有铜塔五座,暗合五台之意,现存东西两座,高约8米,明万历年间造。后高殿中藏有玉佛、铜铸武则天像、五台山各寺庙印信、明版藏经等珍贵文物。寺外高大的钟楼内悬挂着一口明代铸造的万斤铜钟,钟声可达方圆10里。显通寺是五台山五大禅寺、十大青庙之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普济寺   筇竹寺 ☛
显通寺

显通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台怀镇灵鹫峰麓。在五台山五大禅处中,显通寺规模较大,历史最古,为五台山佛刹开山之祖,俗称“祖寺”,朝山礼佛者必先拜谒此寺。《清凉山志》载,此寺始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68),名大孚灵鹫寺。北魏孝文帝时再建,名花园寺。唐太宗时重修,武则天时更名大华严寺。魏唐之际规模甚宏,周设十二院。明太祖洪武年间重修,赐额“大显通寺”。明万历年间曾改称永明寺,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恢复显通旧额。现存建筑400余间为明、清两代所建。寺占地120亩,建筑布局紧凑,中轴线上建殿宇七重,无一雷同。自前至后分别为观音殿、菩萨殿、大佛殿、无量殿、千钵文殊殿、铜殿、藏经殿。左右两侧有厢房、配殿、僧舍、厩库、禅堂、方丈院等,排列严整。其中大佛殿重檐歇山顶,四周环廊,转角向内收缩,前檐雀替设以龙凤图案,形制壮丽。无量殿为仿木结构的砖砌建筑,七间宽四间深,外檐砖刻斗栱花卉,内雕藻井,形似花盖宝顶,镂刻富丽。殿内供无量寿佛,并保存有稀世珍宝《华严经》字塔,由长5.7米、宽1.7米的白绫组成一幅七层浮屠图案,上用蝇头小楷写有八十卷《华严经》,计600043字,为康熙年间苏州人许德兴历时12年所书。铜殿三间,重檐歇山顶,高5米,铸造精工,技术高超。柱额花纹、隔扇棂花,全以铜铸勾勒而成,殿内布满万尊金光闪闪的小佛像。铜殿为我国罕见的铜制文物。殿两侧矗立着两座秀丽的明代铜塔,各高近8米,八面十三级,满铸佛像。山门前钟楼悬有明天启年间所铸的万斤铜钟。

☚ 白求恩模范病室旧址   塔院寺 ☛
显通寺

显通寺

又称显济王庙,坐落在淮北市风景秀丽的相山南麓,故又名相山庙。建于晋太康五年(284)。据《宿州志》记载:宋元丰间赐额“显通”,阜昌二年(1131)封显济王。唐、宋、元、明、清历代都有修葺。现存建筑为清代结构,有三进大院,是淮北市唯一的古建筑。庙内有宋、元、明、清历代碑记,包括乾隆皇帝御书“惠我南黎”横额。据记载曾有汉碑300多方,今无存。每年农历三月十八日为相山庙香火会,远近香客云集,整个山寺,烟雾缭绕,热闹非凡。淮海战役中,曾在此开过重要会议。现辟为淮北市博物馆。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天门寺   报恩寺 ☛

显通寺

位于山西省五台县五台山上。五代山著名大寺院,占地八万平方米。始建于东汉。今存建筑大都出于明代。寺中无量殿全用砖砌,十分精美。铜殿内今存高8米的铜塔二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1 17:5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