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昭君墓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昭君墓

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9公里处大黑河南岸的冲积平原上。远望墓表黛色冥蒙,因此历代传称为“青冢”。王昭君名嫱,西汉南郡秭归人(今湖北兴山县),元帝时入宫为待诏。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匈奴呼韩邪单于入朝求和亲,昭君自愿出嫁远入匈奴,后主为宁胡阏氏。唐代杜佑《通典》中最早有这座昭君墓的记载。墓表为人工夯筑的封土堆,高33米,墓前有平台及阶梯相连,与中原地区汉代帝王陵墓的形制有很多相似之处。墓前、墓顶各建亭一座。墓前立有董必武题《谒昭君墓》诗碑,诗曰“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词客各摅胸臆懑,舞文弄墨总徒劳”。每当暖季,墓草青青,古木苍翠,花卉争妍,游人多到此拜谒游览。附近有文物陈列室展出有关昭君的文物。内蒙古西南部传为昭君墓的尚有多处,何处为确,尚未考订。民间多有传说,反映了各族人民对和平友好、团结相处的共同心愿。

昭君墓

又称“青冢”。蒙古语称“特木儿乌尔虎”,相传为*王昭君的墓葬。座落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郊。为一人工夯筑的封土堆。高约33米,面积20余亩。史载,秋天“塞外草衰”, 惟独墓上“草色长青,故日青冢”。由于墓景在晨曦和夕阳的辉映下,变化多彩, 故民间有“晨如峰,午如钟,酉如”一日三变之说。过去为呼和浩特八景之一。*王昭君墓地史无明载。此墓始见于唐代杜佑的《通典》。据《出塞纪略》载,清初墓前尚有石虎、石马、石狮和镌有蒙古文的石幢;墓顶有小亭,内藏佛画、绸布、豆麦诸物。后年久失修,解放前夕几成荒丘。解放后,历代碑石、亭榭等得到了修缮,墓旁还新建文物陈列室,墓前立有董必武《谒昭君墓诗碑》,诗曰:“昭君自有千秋在, 胡汉和亲识见高,词客各摅胸臆懑,舞文弄墨总徒劳”。周围花草繁茂,绿树成荫,景色焕然一新。现已辟做公园,成为内蒙古的游览胜地和民族团结友好的象征。此外,在伊克昭盟达拉特旗境内也有一昭君墓,为一石丘,因在包头市附近,故称“包头昭君墓”;在内蒙古, 传为昭君墓者有十余处。

昭君墓

昭君墓

中国古墓。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南郊9km处的大黑河南岸,为西汉王昭君之墓,墓地面积3 hm2,墓高33 m,墓前有平台及阶梯相连,墓前、墓顶都建有亭。进入墓门有一花圃,内设《谒昭君墓》诗碑(原中国国家副主席董必武诗),墓顶平台四周植有常青树,并保存清代以来的8块石碑。

昭君墓

昭君墓

昭君墓又称“青冢”,蒙语称“特木尔乌尔虎”,意为“铁垒”。位于呼和浩特市南郊9公里处的大黑河南岸。相传为汉代明妃王昭君的陵墓。墓体为人工夯筑的大土堆,高达33米。公元前33年,汉元帝时,汉宫女王昭君自愿下嫁于当时中国北方匈奴族的首领呼韩邪单于。白她出塞和亲后,汉匈之间友好相处达60年之久。昭君墓距市区9公里。墓高33米,墓前有平台及阶梯相连,远望呈青黛色。传说每年秋凉霜冻之际,周围的草木皆枯,而昭君墓上草色青青,被誉为呼和浩特八景之一。

☚ 黑城遗址   甲渠侯官遗址 ☛
昭君墓

067 昭君墓

在呼和浩特市南郊9公里的大黑河南岸。墓冢为人工夯筑的大土丘,高33米,墓草青青,缘阶可上。昭君姓王名嫱,公元前33年时汉元帝应匈奴和亲请求,遣昭君远嫁给呼韩邪单于,死后葬于此,后称“青冢拥黛”。墓前立王昭君与呼韩邪单于塑像,其后有《谒昭君墓》诗碑,镌刻董必武游此绝句。陈列馆展出昭君历史文献及出土文物。

☚ 内蒙古自治区   五塔寺 ☛
昭君墓

昭君墓Zhaojunmu

又名青冢,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王昭君名嫱, 字昭君, 西汉南郡秭归 (今属湖北) 人。元帝时被选入宫。竟宁元年(前33),匈奴呼韩邪单于入朝请求和亲。她以入宫数岁,不得见帝,自请嫁匈奴。后立为宁胡阏氏。自昭君出塞后, 匈汉两族人民更加团结友好, 边塞出现了几十年的安宁局面。史书上称其为:“边城晏闭, 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昭君的这些功劳,深深地打动了后人。
昭君墓表为夯筑的封土堆,高33米,被高大的绿色树木和碧翠的青草环绕, 远远望去, 颇有 “黛色濛笼, 若泼浓墨”之意。墓前有平台及阶梯相连, 其形制与中原地区汉代帝王陵墓多有相似, 墓前、墓顶各建有亭, 以供游人憩息。附近建有陈列室, 展出昭君的有关文物。墓前立有1963年董必武《谒昭君墓》诗碑,诗曰:“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词客名摅胸臆懑, 舞文弄墨总徒劳”。

☚ 和亲   丝绸之路 ☛
昭君墓

昭君墓

蒙语称“特木儿乌尔虎”。位于市南9公里处大黑河南岸。相传“凉秋九月,塞外草衰”之际,惟昭君墓草色青青,故人称“青冢”。昭君姓王名嫱,西汉南郡秭归(今属湖北)人。汉元帝竟宁元年(前33),匈奴呼韩邪单于入朝,自言“愿婿汉氏以自亲”。汉后宫待诏王昭君自愿出塞和亲,单于立昭君为宁胡阏氏,此后汉匈两族和睦相处五十余年。昭君墓冢高达33米,占地20多亩,有墓门,南向。经甬道,升阶梯,上平台,穿越六角攒尖凉亭,循级可登台体状墓顶,上有琉璃瓦攒尖凉亭。“青冢拥黛”,昔为归化八景之一。传说中的昭君墓有多处,仅内蒙西部即十几座。最早提及昭君墓的唐代杜佑《通典》、宋代乐史《太平寰宇记》和元代脱脱等《辽史》,均以此墓为昭君墓。历代咏昭君诗几近千首,以晋人石崇《王明君辞并序》为最早。此后,南北朝鲍照、庾信,唐李白、杜甫、白居易、杜牧、李商隐,宋欧阳修、梅尧臣、司马光、王安石、曾巩、苏轼、黄庭坚、陆游、范成大,金赵秉文、元好问,元耶律楚材、刘因、马致远、虞集、马祖常、张养浩、张可久、杨维桢,明高启、陈子龙、夏完淳,清王夫之、纳兰性德、沈德潜、袁枚和近代的秋瑾等,均有作。昭君故事流传很广,东汉蔡邕《琴操》、晋人葛洪《西京杂记》等均有述及。古代戏曲和民间说书节目中,亦颇多以昭君故事为题材的。清人董文涣《昭君墓》云:“汉宫皆黄土,异域名不灭。春草自年年,青冢吊塞月。”今墓前有碑八方,为清代所刻。墓周遍植花木,墓顶平台建有凉亭,辟为游览区。

☚ 万部华严经塔   大青山 ☛

昭君墓

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城南10公里的大黑河岸。王昭君名嫱,西汉末年湖北秭归县人,元帝时入宫为待诏。公元前33年匈奴呼韩邪单于入朝求和亲,昭君自愿出嫁远入匈奴,后立为宁胡阏氏。墓高33米,墓前、墓顶有亭,墓草青青,古木参天。墓前立有董必武《谒昭君墓》诗碑,墓旁有陈列馆,展出历史文献和出土文物。现已辟为公园。

昭君墓

昭君墓

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郊大黑河南。是一座黄土夯筑的大土坟,现已辟成公园。建有亭台楼阁,花草茂盛、树木繁多。墓旁有陈列室,介绍昭君历史文献和出土文物。

☚ 元上都遗址   沈阳故宫 ☛

昭君墓

西汉王昭君墓。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南9000米大黑河南岸。墓为一座巨大的土丘,即“封土墓”,系用黄土夯筑而成,高33米,前有凉亭,绕墓腰有土坡路可至墓顶。墓丘前有王昭君与匈奴呼韩邪单于的塑像。其后立董必武《谒昭君墓》碑,上刻有“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等诗句。墓顶平坦,中心建石亭、石桌、石凳。亭中有“昭君出塞”、“单于迎亲”等绘画。墓丘两侧有新建的传统风格房舍,匾额上书:“昭君墓文物陈列馆”,内展出有关昭君出塞的历史文献和出土文物。


昭君墓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5: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