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春兰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春兰chūn lán植物名。兰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叶丛生。春季开花者称春兰。《礼魂》:“春兰兮秋菊。”王逸注:“言春祠以兰,秋祠以菊。”洪兴祖补注:“古语云: 春兰、秋菊,各一时之秀也。”金开诚校注引屈復注:“春兰、秋菊以见四时之变迁也。”这里用春兰秋菊两个季节的芳物,有概括时间变迁之意。 古代名物 > 花卉類 > 花部 > 多年生草本 > 春蘭 春蘭 chūnlán 蘭花之一種。生山地,春日自葉叢間生花軸,頂著一花,以淡黄緑,嫩緑爲多,亦有近白色者。《宋史·鞠常傳》:“常應舉時,爲《春蘭賦》。”《爾雅翼·釋草》:“然江南蘭只在春芳,荆楚及閩中者秋復再芳,故有春蘭、秋蘭。”參見本類“蘭花”。 观赏花名 观赏花名牡丹:花王(百花王) 国花 国色(国色天香) 国艳 姚魏 洛花 洛阳(洛阳花) 茜金 鼠姑 雄红鹿韭 贵客 赏客 木芍药 富贵花 百两金 醒酒花 大北胜御衣黄 天下真花 伊洛传芳 ☚ 好花 荷花 ☛ 春兰spring orchidCymbidium goeringii,别名朵朵香、朴地兰。兰科兰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染色体数2n=2x=40。中国主产传统名花。 图1 春兰 种、变种及品种 春兰变异甚多。 春兰原变种(var. goeringii) 清代鲍薇省将春兰分为梅瓣、水仙瓣、荷瓣、素心瓣、蝴蝶瓣5类。但其中素心瓣在各瓣之中都有,故不能作为一类;蝴蝶瓣可与其他花、叶畸形者作为畸形类;而一般野生春兰可称为竹叶瓣。❶梅瓣春兰,萼片短圆,先端有小尖,稍向后弯,形似梅花之花瓣;花瓣短,边紧,向内成兜,紧靠蕊柱;唇瓣短而硬,不反卷。品种约100余个,以‘宋梅’(cv.Song Mei)为代表。 ❷水仙瓣春兰,萼片稍长,中部宽,两端狭窄,基部略呈三角形,形似水仙花瓣;花瓣短,有兜或浅兜;唇瓣大而下垂,反卷。有20~30个品种,以‘龙字’(cv.Long Zi)为代表。 ❸荷瓣春兰,萼片宽大、质厚,基部较窄,先端宽阔,形似荷花花瓣;花瓣稍向内弯,但不起兜,形似蚌壳;唇瓣阔而长、反卷。约有10~20个品种,以‘大富贵’(cv. Da Fu Gui)为代表。 ❹畸形春兰,畸花的萼片、花瓣、唇瓣都有变化,有的瓣数增加,有的减少,约有数十个品种。畸叶的叶片变宽、扭曲,叶色变化有白或黄色线条或斑点,即叶艺品种。 ❺竹叶瓣春兰,一般野生兰花,萼片花瓣狭长,两端窄,形如竹叶,唇瓣长而反卷。也有不少优良品种。 线叶春兰(var.serratum) 叶较窄、质硬,长20~35cm,宽0.4~0.6cm;花2朵,少数1朵,无香气。花期12~3月。 雪兰(var.papyriflorum) 又称白草,叶较直立,长50~55cm,宽0.9~1.0cm,叶面较光滑,边缘有细锯齿;花葶高约20cm,有花2朵(极少数1朵),色嫩绿带纸白色,唇瓣长而反卷。花期1~3月。产于中国四川。 产地与分布 中国是兰属分布中心之一,以地生兰为主,除华北、东北外,各地都有分布。春兰是比较耐寒的品种,分布在甘肃南部,陕西秦岭以南、河南、安徽、湖北、湖南、江西、浙江、江苏、台湾、福建、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云南及浙江产量尤为丰富。春兰与蕙兰一样,生长在北纬25°~34°之间的山区;生长海拔高度因地而异,在浙江为300~500m,贵州为500~1700m,四川为900~1600m。 习性 春兰喜温暖气候,生长期适温为15~25℃。冬季能耐-5~-8℃低温,甚至短期0℃低温也可正常生长。花芽在冬季有显著的休眠期,从10月至翌年2月需低温(10℃以下)刺激才能开花。春兰要求空气湿润,在生长期要求湿度70%左右,休眠期为50%左右。对光线的要求不高,因兰花一般都是喜阴植物。但阳光对兰花又是不可缺少的,种类不同要求也不一样,春兰要求冬季阳光充足,夏季则必须遮去阳光的70%左右。兰花要求通风良好。土壤以富含腐殖质、疏松透气、保水、排水良好、潮湿而不过湿的微酸性(pH值5.5~6.5)为最好。 繁殖 春兰用营养繁殖(包括分株和组织培养)和播种繁殖。 分株 分株结合换盆进行,一般2~3年一次,分后每盆要保持2~3苗。时间以3月和9月前后最宜。分株前10天最好不浇水,使盆土略干。兰株从盆中倒出后,清除泥土,冲洗干净,放在通风处晾干,至根皮灰白色,根稍软时即可分株。在假鳞茎之间空隙较大的地方切开。切口涂草木灰或硫磺粉防腐。分株后即可上盆。盆土宜用富有腐殖质、疏松透气的砂质土。盆的大小与深浅要与兰株多少和根系长短相适应,并略有余地。盆底孔用瓦片覆盖,上铺粗石或碎砖粒,上层垫粗粒土及少量细土约1~2cm厚。栽植时将兰根散开,植株稍向盆边,老株靠边,新株在中央。随填土随摇动花盆,并用手指塞紧压实。深度以刚好将假鳞茎埋入土中为度。盆边留2cm的沿口,以便浇水。土面铺细石子或种翠云草(Selaginella uncinata)。最后用细喷壶喷水2~3次,湿透为止。放在荫处约半月,以后进行正常养护管理。 组织培养 兰花茎尖的组织培养,最早是法国人莫雷尔(Morel)在1960年获得成功的。30多年来,这项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兰花繁殖。在中国虽起步较晚,但已在一些单位获得成功。以初生茎的顶芽为外植体,消毒后接种于培养基上,置25℃±3℃、弱光培养室中培养。当形成原球体时,移入光培养室,光照强度1000~2000lx。原球茎可进行分割,以扩大繁殖系数。适时将原球茎移入液体培养基内进行旋转培养,原球体长大时转入分化培养基,使其分化芽和根。当幼苗生长到10~12cm高、有根2~3条时即可移出试管种植。一般3~5年开花。 种子繁殖 兰花种子非常细小,但数量极大,胚小、发育不全,不易发芽。一般附生兰种子发芽较易,地生兰较难,春兰之素心者发芽更为困难。播种时多采用成熟而未开裂的果实,用75%酒精消毒,在无菌条件下取出种子,用10%次氯酸钠溶液或漂白粉清液浸泡,也可用0.1mol/L的苛性钾(KOH)溶液浸泡消毒。然后播于培养基上。置25℃±3℃,湿度60%~70%的条件下进行培养。以后的培养程序似上述组织培养。 栽培 栽兰场地要求通风良好,空气湿润,蔽荫度70%左右。一般管理措施如下: 浇水 兰花用水以微酸性至中性(pH值5.5~6.8)为宜。雨水最好,泉水、河水次之,自来水最次。春季气温低,兰花尚未开始生长,浇水量宜少;夏秋兰花生长旺盛,浇水量宜多;秋后天气转凉,浇水酌减;冬季休眠、气温低,浇水次数宜减,水量也少。春、冬季宜于中午浇水,夏秋在早晨或傍晚浇水。避免夏季中午用自来水淋灌。 施肥 宜掌握淡肥勤施的原则,气温15~30℃的晴天施肥最适宜,阴雨天不施。有机肥要充分腐熟后施用,叶面喷施用化肥,浓度掌握在0.1%至0.3%之间。 遮荫和防雨 兰花除早春和冬季外,都要遮荫。夏、秋季上午9时到下午4时要遮去阳光70%左右。连续下雨或暴雨时应注意防雨。闷热雷雨之后,应以清水浇透。 修剪 随时剪去枯叶、病叶,剪时注意工具消毒。花芽出土后,如数量过多,应除去弱芽,保留壮芽。植株生长不良时,要摘除花朵。 防冻 秋末气温降至2~3℃时应及时入室。 喷雾增湿 在干旱季节,应喷雾降温、增加湿度,最好装置自动喷雾器。 病虫害防治 兰花主要病虫害有:❶霉菌病(Pythium ultimum)。又称白绢病。多发生在霉雨季节。初在土壤表面及叶基产生白色菌丝,导致根茎腐烂。防治方法是除去带菌土壤,用五氯硝基苯粉剂500倍液喷洒。 ❷黑斑病(炭疽病)。高温多雨季节发生。初起,在叶上出现褐色斑点,逐渐扩大增多,变成黑点。多为害新芽,严重时整株枯死。应加强通风,控制水分,拔除病株;用65%代森锌粉剂600倍液,或50%多菌灵800~1000倍液或甲基硫菌磷800倍液喷洒,每10~15天一次,连续2~3次。 ❸介壳虫。为害兰花的介壳虫有:盾蚧(Diaspis boisduvalii)、条斑粉蚧(Ferrisiana virgata)和兰蚧(Lepidoaphes machili)。可以用20%氧化乐果500~800倍液、60%的乐果粉剂1500~2000倍液、5%马拉硫磷800~1000倍液进行防治。 园林应用 中国兰花在古代与梅、竹、菊称为“四君子”或四大名花;又与水仙、菖蒲、菊花列为“花草四雅”。在观赏植物中,兰花独特高雅。叶色鲜绿,常年青翠。香气清烈而不浊,醇正而幽远,一盆在室,满屋飘香,兰被称为“天下第一香”。兰花的神韵、气态,属于内在、含蓄美。兰花作盆栽,花时作室内陈列,高雅、清韵兼而有之。兰花还可用于插花。也可熏茶、食用和药用。 同属植物 约50种,中国产30种。常见栽培的有10种左右。 蕙兰(C.faberi) 又称九子兰、九节兰、夏兰。叶直立性强,边缘有粗锯齿。花葶直立,高30~50cm,有花5~12朵或更多,浅黄绿色,有香气,花径5~6cm,唇瓣中裂片反卷,有透明小乳突,边缘有短缘毛。花期4~5月。分布与春兰相同。蕙兰品种很多。❶蕙兰原变种(var.faberi)。主要品种有‘大一品’、‘金岙素’、‘程梅’、‘解佩梅’、‘江南新极品’、‘上海梅’等。 ❷峨眉春蕙(var. omeiense),又简称春蕙。植株较矮,花葶高15~17cm,有花3~4朵,花期3~5月。分布在四川、云南。 ❸送春(var. szechuanicum),又称春绿。叶8~13枚,近2列。花葶稍弯,有花5~9朵,直径约6cm,黄绿色,有清香。花期(2)3~4月。分布在云南、四川。 春剑(C. longibracteatum) 叶5~7枚,近2列,基部紧抱,边缘粗糙,中脉显著,直立性强。花葶20~35cm,有花2~5朵,苞片长,花浅黄色,有褐紫色斑纹。分布云南、四川。花期1~3月。有许多变异品种。❶春剑原变种(var. longibracteatum),四川名贵兰花多属于本变种,如‘隆昌素’、‘玉版春剑’、‘银杆春剑’、‘青花春剑’、‘红衣春剑’、‘牙黄春剑’等。 ❷软叶春剑(var. flaccidifolium),叶弯垂,有花3~5朵,分布在云南。 ❸通海剑兰(var. tonghaiense),叶4~6枚,直立似剑,基狭窄,端渐尖,色浓绿,鞘叶黑绿色。产云南通海,栽培历史悠久,野外很少发现。 ❹朱砂(var.ubisepalum),又称红草。叶4~5枚,刚健直立仅上半部稍弯,叶脉明显;花2(3)朵,色水红,花被平整,分布于四川。 建兰(C. ensifolium) 又称四季兰、秋蕙、骏河兰、夏蕙。叶2~6枚,有光泽。花葶直立,高20~30cm,有花5~9朵,浅黄绿色,直径4~6cm,有香气。花期7~10(12)月。分布于浙江、江西、台湾、福建、广东、广西、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建兰栽培历史悠久,品种也多,可分为原变种(包括彩心与素心),绿叶与线艺叶,大叶白变种。❶建兰原变种(var.ensifolium),叶较弓垂,叶面光滑而有光泽,边缘无锯齿。有品种50以上,如‘金丝马尾’、‘铁骨素’、‘大青’、‘银边大贡’、‘大凤素’、‘龙岩素’、‘十三太保’、‘宝岛仙女’、雪下美人’、‘金边仁化’等。花期秋季。 ❷大叶白(var.muronianum),叶较直立,近端存细锯齿。7月~10月开花2~3次,故又有四季兰之称。寒兰(C.kanran) 叶3~7片,直立性强,花葶高出叶丛,有花10余朵,疏生;花被较狭窄,具紫红条斑,有香气,花期10月至翌年1月。分布在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等地。日本也有分布。有青寒兰、青紫寒兰、紫寒兰、红寒兰等类型。品种不少。 图2 建兰 墨兰 (C.sinense) 又称报岁兰、丰岁兰、入岁兰。叶4~5枚,剑形,全缘,有光泽。花葶直立,有花7~17朵,色多样,有香气。花期9月至翌年3月。分布在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海南、云南。以广东、台湾栽培最多。墨兰有秋季(9月)开花的品种称为秋墨,如‘秋榜’、‘秋香’等;有元旦、春节开花的报岁型如‘白墨’、‘银边报岁’、‘徽州墨’、‘仙殿白墨’、‘企剑白墨’、‘金边墨’等。在台湾的品种更加丰富,有观花的、有线艺的,不下百种。 图3 寒兰 图4 墨 兰 独占春(C.eburneum)叶多至10余枚,先端二尖裂。花葶直立,花1(2)朵,直径10cm,有丁香香气;花被白色,有紫红色小斑点。花期3~6月。分布在云南、海南。也有不少变异。 虎头兰(C. hookerianum) 又称蝉兰、青蝉兰。为附生兰。假鳞茎粗大,长椭圆形。叶7~8枚,全缘,有光泽。花葶稍弯,花6~12朵或更多,花径约9cm,浅黄绿色。花期7~11月。产于四川、贵州、云南、西藏。 碧玉兰(C. lowianum) 又称红唇虎头兰。与虎头兰相似,但花葶弯曲向下,有花10~20朵;直径9~10cm,黄绿色,唇瓣中裂片有紫红色V形块斑。花期2~6月。分布于云南。 西藏虎头兰(C. tracyanum) 叶6~10枚,先端扭曲。花葶长60~65cm,倾斜,有花10~12朵。花径12~15cm,黄褐色有棕褐色条斑,唇瓣3裂,有毛。花期11月至翌年2月。分布在西藏、云南。 春兰Chinese orchidCymbidium goeringii(Rehb.f.) Rchb.f. ,兰科,兰属。多年生草本,原产中国,主要分布于浙江、安徽、河南、甘肃、四川和云南等省,各地广泛栽培。肉质根,乳白色,假鳞茎球形,成簇。叶窄,剑形,暗绿色。早春开花,花单生,淡绿色,清香。常野生悬岩旁的溪沟边和林下半阴处。喜温暖湿润,以冬暖夏凉环境最为理想。分株或播种繁殖,种子极细,自然发芽力极低,应在人工培养基中育苗。春兰幽香四溢,适于盆栽或栽植庭院,色香并美。主要栽培品种有绿云、郑同荷、宋梅、万字、翠一品和小打梅等。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