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星期日学校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星期日学校为贫民开办的在星期日上课的初等教育机构,亦称主日学校,1780年由英国宗教慈善家创办。首次招收学生90人。教学内容主要是宗教教义以及基本的读、写、算知识。当时英国进入工业革命时期,要求贫民儿童具有初步的文化知识,因此星期日学校得到广泛推行,至19世纪初遍及整个英格兰。19世纪中期,英国此类学校的学生达250万人。欧美许多国家也推广过这种学校。德国、美国、俄国分别于1788、1786、1858年出现第一所星期日学校。20世纪初,俄国的这类学校成为革命者对工人进行革命宣传的阵地。 星期日学校 星期日学校Xingqiri xuexiao也叫“主日学校”。18世纪末,英国基督教(新教)仿照学校的方式,在星期日为贫民开办的一种初等教育组织。基督教称星期日为“主日”。1780年,由英国R·雷克斯首创。每逢星期日,便把流落街头、无人照管的儿童收容起来,聘请有一定文化教养的妇女,向他们教授一些读、写知识,或用教义问答等方法来引导他们。办学3年,成绩显著,得到各教派的支持。星期日学校一般都靠私人捐款和志愿服务来维持。星期日学校的学习者主要是儿童,也有青年人和成年人,多数都是宗教信徒。星期日学校创办正值英国工业革命,工厂的兴起,需要工人具有初步的文化知识,这种为贫民进行初步文化知识教育的学校便得到广泛推广。此后在西欧、北美等许多国家推广过这种学校。 ☚ 公学 巴黎高等师范学校 ☛ 星期日学校又称“主日学”。18世纪末宗教慈善家在星期日为贫民开办的初等教育机构。1780年英国雷克斯(Robert Raikes,1735—1811)首创。后在欧美多国流行。教学内容为宗教教义、道德准则以及读、写、算基本知识。 星期日学校 星期日学校又称主日学校。1781年由传教士仿照学校方式首创的一种星期日传授宗教知识的班级。主要招收贫儿、童工,学习宗教条文,并学粗浅的读写知识,至1795年英国已经设有1012所星期日学校。19世纪后期,正规初等学校大量开办,星期日学校日益减少,并只限于宗教教育。 ☚ 公学 法国教育简述 ☛ 星期日学校 星期日学校又称主日学校。1781年由传教士仿照学校方式首创的一种星期日传授宗教知识的班级。主要招收贫儿、童工,学习宗教条文,并学粗浅的读写知识,至1795年英国已经设有1012所星期日学校。19世纪后期,正规初等学校大量开办,星期日学校日益减少,并只限于宗教教育。 ☚ 公学 法国教育简述 ☛ 星期日学校 星期日学校18世纪末英国宗教慈善家在星期日为贫民开办的一种初等学校,因基督教称星期日为主日,故又叫主日学校。第一所星期日学校是1780年由罗伯特·雷克斯(1753—1811)仿照英属美洲殖民地萨瓦那的一种学校而创办的。这种学校招收流落街头的贫民儿童和童工,每逢星期日到校上课,学习基督教教义和简单的读写、算知识,故称“星期日学校”。办学目的在于防止这些儿童在星期日惹事生非,扰乱社会秩序,并向他们灌输宗教信仰,传授初步的文化知识,养成在工厂劳动所必需的行为习惯。初期师资低劣,教育方法粗暴,收效甚微。后由稍有文化的妇女,用文化学习和教义问答等方法来进行教学,获得成功。星期日学校得到各教派的支持,一般靠私人捐款和志愿服务来维持。学习者主要为儿童,也有青年人和成年人,多数为宗教信徒。这种学校适应当时工厂制度的要求,发展很快。1785年,英格兰成立了“星期日学校协会”,要求每个教区至少开办一所星期日学校。18世纪末,英国有近25万儿童在星期日学校学习。19世纪初,增加到50万人之多。欧美各国也广泛推行星期日学校制度。 ☚ 公学 慈善学校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