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赤壁鏖兵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赤壁鏖兵

赤壁鏖兵

指下文描写的赤壁之战。赤壁,山名。在今湖北蒲圻县西北长江南岸,隔江与乌林矶相望。

☚ 穰苴   佥押 ☛

赤壁鏖兵

东汉未,曹操打败袁绍,力量渐强。公元208年,曹操率军南下,欲先取荆州,后占江东。在荆州,收编了刘琮降卒,号称八十万军,从江陵出发,攻刘备和孙权。刘备与孙权联兵抗曹。曹军在赤壁与孙刘联军小战失利,退驻乌林,与孙刘联军对峙。曹军不习水战,乃用铁索联船,后周瑜采黄盖诈降之计,火烧曹军连船,并率孙刘联军与曹军鏖战于赤壁。曹军败,退于北方。见《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

进行战斗

进行战斗

打仗 争战 击鼓鸣金 擂鼓鸣金 擂鼓鸣锣 擂鼓筛锣
进行战斗的原则和方法:战术
 兵法,战术:兵术
 正规作战及出奇制胜的战略战术:单复之术
进入战斗状态:披挂上阵
 双方军队交火,进入战斗状态:兵交刃接
一人单独上阵打仗:单枪匹马 单枪独马单人独马 单人独骑 单人匹马 单兵独马 独马单枪 匹马孤剑 匹马单兵 匹马单刀 匹马单枪
勇敢地投入战斗:挺身而斗
把所有的精锐部队都投入战斗:尽锐出战
进行激烈战斗:赤壁鏖兵 赤壁鏖战
进行非常激烈的战斗:血战

☚ 参战   各种战斗 ☛

各种程度的战斗

各种程度的战斗

双方用主力决定胜负的战斗:决战 会战期战 会垓
 做最后决战:背城
 决定存亡的最后一战:背城一战
敌我双方你死我活的战斗:决死 死战 殊死战斗
正面硬拼的战斗:硬战
坚决、持久的战斗:韧战
效命,奋不顾身地工作或战斗:用命
激烈地战斗:鏖(鏖兵;鏖斗;鏖军;鏖战;赤壁鏖兵;鏖兵赤壁) 甘战酣战 燥战 激战 剧战 骤战 恶战 鏊战 毒逐
 四面激战:东砍西斫
 战场上非常紧张激烈的战斗:硝烟弹雨
同敌人做你死我活的战斗:背水仗 背水战 背水一战 决一死战 决一血战
 与敌决一死战:凭城借一 背水借一 背城而战 背城一战 背河一战 背死借一 背城借一
表示断绝退路,与敌人决一死战:絷马埋轮 埋轮絷马 系马埋轮 济河焚舟
 没有退路,决一死战:背水为阵 背水结阵
表示自断生路,决心拼死一战:塞井夷灶塞井焚舍
规模大的战斗:大战 大兵
消灭大部或全部敌人的战斗:歼灭战
双方短距离的战斗:短兵相接
很多的战斗:百战(~不殆)

☚ 各种战斗   战斗程度 ☛

赤壁鏖兵

成语。指三国时魏和吴蜀联军在赤壁进行的一场战争。汉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率二十余万大军南下,孙权刘备联军五万共同抵抗。曹兵进到赤壁,与孙刘联军展开了激战。孙刘联军用火攻大败曹军。后比喻激烈的战斗。赤壁:地名。在今湖北省嘉鱼县东北。鏖兵:激战。

赤壁鏖兵

指三国时魏和吴蜀联军在赤壁进行的一场战争。见“赤壁之战”。鏖兵:激战。元代无名氏《两军师隔江斗智》第二折: “想他赤壁鏖兵,全仗我东吴力气。”

赤壁鏖兵chì bì áo bīn

赤壁:地名;鏖:激战。比喻经过激战,取得胜利。the Battle of Chibi in ancient times

赤壁鏖兵chì bì áo bīng

【解义】赤壁:地名,在湖北省武昌县西赤矶山,一说在湖北省蒲圻县西北。鏖:激战。汉建安十三年 (公元 208 年),孙权、刘备联军用火攻的办法大破曹兵的一次战斗。比喻经过苦战,取得胜利。
【例句】这场战斗可谓是~,刚刚结束战斗,战士们就在战场上睡着了。

赤壁鏖兵chì bì áo bīng

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孙权、刘备联合抗击曹操,在赤壁大败曹兵的一次战役。后用以比喻经过激战,取得胜利。“赤壁”,在今湖北蒲圻县西北;“鏖”,激战。《三国志·吴志·孙权传》:“(周)瑜(程)普为左右督,各领万人,与(刘)备俱进,遇于赤壁,大破曹公军。”元·无名氏《隔江斗智》一:“想他赤壁鏖兵,全仗我东吴力气,平白地他倒得了荆襄九郡。”

赤壁鏖兵

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冬天,曹操、孙权、刘备三个军事集团为争夺天下发生了一场激战,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战”。
当时曹操依靠镇压黄巾军所扩充的实力,经过十几年的征战,已削平北方大小军阀,挟制着东汉皇帝,以丞相的名义号令天下。他乘荆州刘表新丧之机,挥军南下,击败了当时依附刘表的刘备,并吞了刘表儿子刘琮的兵力,沿着长江南下,以80万大军威慑孙权,企图不战而胜。
面对曹操的兵威,屡遭败绩、没有地盘的刘备和继承父兄基业、割据江东而势单力薄的孙权,面临的唯一正确抉择是:结成联盟,共同抗曹。
但是,东吴内部并未达成共识,和战之争非常激烈。领袖人物孙权犹豫不决;张昭、秦松等高级臣僚一片降曹之声;鲁肃主战,却孤掌难鸣。在此关键时刻,诸葛亮来到江东,精辟地分析了和战利弊与各方实力,明确地预见了联合抗曹的理想结局:操军北还,“鼎足之形成矣”。这使孙权初步确定了联刘意向。再加上经鲁肃提议及时召还的周瑜两次面见孙权,慷慨陈辞,终于使孙权坚定了抗曹的决心,并作出了迎战的部署。
战争一打响,完全如诸葛亮、周瑜所预料的那样,曹军远道而来,军士疲惫,不习水土、不善水战等弱点暴露无遗。周瑜又采用了部将黄盖“诈降火攻”的妙计。这天晚上,东南风十分猛烈,黄盖安排10只战船走在前面,到江中张起风帆,其余船只依次进发。曹军将士毫无思想准备,还在营前指指点点,谈论黄盖投降之事。待离曹军二里不到一点,东吴船只同时点火,火烈风猛,船像箭一样飞快冲入曹军船队。一会儿,浓烟烈火布满天空,风助火威,差点全部烧光了曹军战船,还蔓延到岸上营落。曹军兵士、战马烧死溺死不计其数。周瑜统率精兵穷追不舍,鼓声震天。曹操带着残兵从华容道徒步逃奔,又碰上大风雨,路途泥泞,无法通过。曹操下令让瘦弱士兵背草填路,人马才得以通过。瘦弱的兵士被人马践踏,陷入泥中,死伤惨重。刘备、周瑜水陆并进,一直追到南郡。曹操留下曹仁等分兵守关,自己带兵回到北方去了。
这是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此后,中国形成三国鼎立局面,持续了50多年。
“赤壁鏖兵”这个成语,体现了战前决策的智慧和优劣胜负互相转化的辩证思想。后来亦用以比喻经过苦战,取得胜利。

赤壁鏖兵chì bì áo bīng

赤壁:地名,在今湖北嘉鱼县东北长江边。鏖:激战。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孙权、刘备联军用火攻大败曹军于赤壁。后泛指激烈的战斗。
〔例〕双方军队经过一段时间的~,终于停战议和。
【提示】“鏖”不读lù。

赤壁鏖兵chì bì áo bīnɡ

在赤壁激战。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孙权与刘备联军在赤壁用火攻大败曹军。见《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后因以:
❶ 泛指激烈的战斗。
❷ 比喻经过艰苦的奋战而取得胜利。赤壁: 今湖北武昌县西嘉鱼县东北的长江边。也作“鏖兵赤壁”。

T5G3【赤壁鏖兵】chì bì áo bīng

原指三国时魏吴赤壁之战。公元208年,曹操率兵二十余万与孙权、刘备的军队在赤壁激战,孙刘联军用火攻,大败曹军。后也用以指激烈的战斗。赤壁:地名,在今湖北省嘉鱼县东北。鏖兵:激战。

赤壁鏖兵chìbì-áobīng

〔偏正〕 赤壁,在今湖北蒲圻县西北。鏖,激战。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孙权、刘备联军于赤壁用火攻大破曹兵。后比喻经过苦战,取得胜利。《三国演义》47回:“~用火攻,运筹决策尽皆同。”
△ 用于战争。
也作“鏖兵赤壁”。

赤壁鏖兵chì bì áo bīng

赤壁:地名,在湖北蒲圻县西北。鏖:激战。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孙权、刘备联军在赤壁用火攻大破曹军。后比喻经过激战,取得胜利。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0:1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