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迷护理
昏迷是机体高级神经活动受到严重抑制的一种临床表现。病人的意识丧失,对外界刺激失去反应;昏迷较浅的病人,角膜反射、吞咽及咳嗽反射可不完全消失,四肢仍可舞动并且谵妄。昏迷可以是某些疾病的早期症状,也可是另一些疾病的晚期或严重表现。对昏迷病人必须密切观察、细致护理,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即刻抢救治疗。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每半小时或一小时观察记录病人的意识、瞳孔、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抽搐等情况。如有重要变化须立即通知医生。定时呼唤病人并用指压眶上神经观察反应。注意昏迷程度的变化,记录昏迷的时间和清醒的时间。观察瞳孔是否等大等圆,如: 双侧瞳孔大小不一,可能有颅内压增高及脑水肿;两侧瞳孔缩小呈针尖样,为桥脑出血的特征。对光反应是否存在及其敏感程度。
体温低于正常、四肢厥冷、出冷汗,说明有休克趋势。体温增高多见于肺部感染或中枢性高热。肺部感染时,肺部有干、湿罗音、呼吸困难、紫绀明显;中枢性高热不伴有寒战,躯干温度高而四肢温度不高,不出汗。当感染或心衰加重时,心率加快。若出现缓脉,说明颅内压有增高的趋势。脉律不整,为心功能不全的表现,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一旦发现呼吸困难和紫绀、缺氧,应及时给病人吸氧。氧流量根据具体情况调节。如出现不规则呼吸及潮式呼吸则是病情严重的表现。肺原性脑病和脑血管疾病病人可突然发生呼吸停止,更应予警惕。观察昏迷病人的血压变化十分重要,特别是休克和脑血管意外的病人。血压变化也是治疗的依据。观察有无抽搐,是全身性还是局限性,发生的先后顺序如何;有无瘫痪,是偏瘫还是四肢瘫。抽搐和瘫痪的观察对神经系统病变定位有着重要意义。
昏迷病人的护理应着重于保障安全、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肺炎、预防褥疮、保证营养和体液平衡以及保持大小便通畅。
浅昏迷病人可能发生抽搐和躁动。应保护病人避免碰伤、咬伤或坠床。可用床挡或护保带;上下齿列间放纱布牙垫;必要时设专人护理并按医嘱给予镇静剂。
昏迷病人由于舌肌麻痹而易后坠,加以喉肌麻痹,鼻咽分泌物及唾液积聚喉头,极易发生呼吸道阻塞。因此病人宜取侧卧位,平卧时头应侧向一边,以免分泌物及舌堵塞气道。根据病人口鼻分泌物的多少定时吸引。舌后坠影响呼吸者可用舌钳将舌拉出,必要时插入气管导管。痰不能从口腔吸出者,可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随时吸尽口腔内和喉头的分泌物以免发生吸入性肺炎。张口呼吸者在口上盖以湿纱布,并用石蜡油涂搽口唇及鼻腔以保持湿润。为防止坠积性肺炎,应定时变换体位,并用空拳扣击背部以利气管内分泌物的排出。
预防褥疮(见“褥疮预防与护理”条)
充分的营养有利于机体的恢复和并发症的预防。昏迷病人不能吞咽,尽可能用鼻饲供给营养。必要时可用静脉输液维持,但应注意酸碱及电解质的平衡。每日液体摄入量应达1500~2000ml。
昏迷病人易便秘,可给适当缓泻剂。如三日无大便应灌肠。异常的大便要及时送检。昏迷病人由于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常出现尿潴留或尿失禁。尿潴留使病人烦躁、血压升高,加重脑部病变及尿路感染; 尿失禁者易生褥疮。所以应注意病人膀胱充盈及排尿情况,必要时需导尿或留置导尿管。昏迷病人意识逐渐恢复时应注意功能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