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明史纪事本末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明史纪事本末书名,清谷应泰撰,八十卷,顺治十五年(1658)书成刊成。本书仿通鉴纪事本末体例,在《明史》成书之前,根据其他凡有关明史之资料,纂述自元顺帝至正十二年(1352)明太祖起兵至明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攻克北京三百年间明代典章事迹。全书每卷一目,所记凡八十事。每卷之后各附撰者论赞,“于一代史实,极为淹贯”,其中与明代法制关系较密切者有胡蓝之狱、开国规模、高煦之叛、仁宣致治、平浙闽盗、汪直用事、严嵩用事、李福达之狱、矿税之弊、争国本、东林党议、三案等多篇。《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此书“排比纂次,详略得中,首尾秩然……取材颇略,集众长以成完本”,可与《明史》互为补充,不仅是研究明史、也是研究明代法制史的重要史籍。 明史纪事本末书名。清谷应泰撰。80卷,补遗6卷。此书比《明史》早出80余年,多有其所不见之史料。然于明清之际史事避而不谈。其补遗6卷专记满族之兴起与建国及于东北、河北、山东等地之征战,可资满族史研究之参考。有1977年中华书局点校本。 明史纪事本末 204 明史纪事本末史书。80卷,清代谷应泰撰。自明太祖起兵迄甲申殉难,共80目,每目一事,记明朝一代大事,大体具备。该书成于顺治时,谷应泰任浙江提学佥事任上。当时,清代官修《明史》尚未问世,故许多记载与《明史》相左,有的较《明史》详尽。其史料来源说法不一,大抵为采摭私家野史、传闻而成。其中关于建州部分,尤具史料价值。 ☚ 元史纪事本末 春秋左氏传 ☛ 明史纪事本末 明史纪事本末纪事本末体明史。又名《明鉴纪事本末》、《明朝纪事本末》。八十卷。清谷应泰编。谷应泰(1620—1690),字赓虞,号霖仓。直隶丰润(今属河北)人。顺治四年(1647)进士。历官户部主事、员外郎、郎中。十三年,为浙江提学佥事,在任期间,招集陆圻、徐倬等文人学者,广搜明史资料,于十五年冬编成此书。十七年,御史董文骥上疏弹劾其书记李自成死难事等“诬枉不实”。后经查核,书内并无蓄意冒犯清廷之处,方免杀身之祸。从此蜗居家园,以诗文、古董自娱终老。另著有《博物要览》、《筑益堂集》等。 ☚ 国榷 石匮藏书 石匮书后集 ☛ 明史纪事本末 明史纪事本末书名。清谷应泰等撰。谷应泰(1620—1690),字赓虞,别号霖苍。直隶丰润 (今河北丰润县) 人。顺治四年 (1647) 进士。顺治十三年调任提督浙江学政佥事,这期间他延揽陆圻、徐焯和张子坛等人编著此书,于顺治十五年编成。书有正文80卷,记事始于元至正十二年(1352) 朱元璋起兵,止于崇祯十七年 (1644) 李自成攻克北京,朱由检自杀。是书仿袁枢《通鉴纪事本末》 的体例,把明王朝三百年历史中的重要事件,分为80个专题叙述其始末,每一卷为一个专题。其中记农民起义,有前期的山东唐赛儿、浙闽的矿工、郧阳的流民,中期的河北、蜀中、江西,末期的全国性起义,计有15篇之多。修治运河、防御倭寇、矿税为害的专题叙述也很详细。书中有《王振用事》、《刘瑾用事》、《魏忠贤乱政》、《宦侍误国》等多篇有关太监宫内勾结后妃、朝中拉拢大臣弄权作乱的记载,反映了明代中后期的现实。还有《景帝登极守御》、《南宫复辟》、《大礼议》、《更定祀典》、《三案》等篇所叙,更为明代宫廷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是书撰写这些事件的始末时,无正史为据,多采有野史编纂。所载有些史实与80年后成书的《明史》常有出入,因此是书是为可与官修明史书参阅印证的重要史籍。又书内容充实,首尾一致,且行文流畅、详略得宜。每篇之后用骈体文写成的论赞,亦间有可取之处。这些都为史家所推崇。但此书咒骂农民起义,宣扬 “君权神授”,不录统治者压迫人民的史实,缺少各项典章制度的记载是其不足。可能出于对太监出宫的看法,对郑和下西洋这样关系中外关系史的大事根本没有涉及。此书最早为顺治十五年刻本,以后翻刻本很多。1977年中华书局出版点校排印本,并收入该书《补遗》6卷和《补编》5卷。《补遗》专记清朝的兴起及其在东北、河北和山东等地与明军作战的经过。收藏这6卷书的傅以礼,认为此书出自谷氏之手。《补编》 是清初彭孙贻所著,为补谷氏书所未备的内容。此外,该点校本还附录10篇文章于书后,对作者的生平和该书的编纂过程等加以介绍,可为阅读时参考。 ☚ 罪惟录 明帝后纪略 ☛ 明史纪事本末书名。清谷应泰撰。80卷。取材于私家野史,早《明史》80年成书。所记成祖设三卫、进军漠北及沿海倭寇,议复河套诸事较详,且与《明史》有异。篇末附骈文史论。所记史实欠全面,并偶有失误。 明史纪事本末八十卷。清谷应泰撰。谷应泰(1620—1690),字赓虞,号霖苍,直隶丰润(今河北丰润)人。顺治四年进士,官至浙江提学佥事。他自幼勤奋好学,过目成诵,成年后博闻强记,擅长于史学。他对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一书的体例、写法十分推崇,认为事实包举而精详,叙述简练而隐括,使读者览后对理乱之大趋、政治之得失一目了然。谷应泰利用自己提调学政的有利条件,广泛搜集明朝的邸报,博采众家著述之长,并邀请了当时的一些社会名流、学问家作为自己的助手,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至顺治十五年(1658年)终于完成了八十卷本的《明史纪事本末》一书的撰述。全书的断限是:自元顺帝至正十二年(1352年)闰三月,明太祖朱元璋起兵濠梁始,至明思宗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农民军攻克北京、思宗被迫自缢煤山(今景山)止,包举了有明一代的历史事实。本书史料丰富,叙事简明扼要,首尾一贯,每卷后都有“谷应泰曰”的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明史纪事本末》成书于清一统天下之始、各种制度亟待确立之时,的确表明了作者欲从明朝的兴衰治乱中,为清朝统治阶级寻找经验教训,以确立治国大政方针的目的。例如,该书卷十五《削夺诸藩》,谷应泰指出: 明初,太祖将其子孙分封各地为王,名为屏藩京师,实则“国祸之本也”;建文帝时削藩,使燕王朱棣“靖难”起兵,实则“削亦反,不削亦反”,康熙帝平定三藩叛乱时也说“撤亦反,不撤亦反”。这说明《明史纪事本末》给清朝最高统治者的政治决策以启迪。当然,书中也有很多缺点,诸如“郑和下西洋”这一世界史上的壮举、清朝先世与明廷的关系等重要史实缺略不载,另外,叙事与论断的比例也有搭配不当之处。但该书因修成于官书《明史》之前,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均是一部有很高史料价值的史书。《明史记事本末》撰成后,有“筑益堂本”行世。乾隆年间,清廷纂修《四库全书》时将其收入其中。谷应泰还能诗善文,著有《筑益堂集》、《筑益堂诗集》和 《博物要览》等书。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