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昆腔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昆腔

昆腔

戏曲声腔之一,元代产生于江苏昆山,故名昆腔。也叫“昆曲”、“昆山腔”。

☚ 脱滑儿   高腔 ☛
昆腔

昆腔

戏曲声腔、剧种。也叫“昆山腔”。清代一般称“昆曲”,解放后又称“昆剧”。元后期南戏流传至昆山一带,与当地语音及音乐结合,又经昆山音乐家顾坚改进,至明初遂有昆山腔之称。明嘉靖年间,戏曲音乐家魏良辅借张野塘、谢林泉等民间艺人帮助,吸收海盐、弋阳等腔之长,予以加工提高,影响更加扩大。魏还配合传奇作家梁辰鱼创作了符合昆腔音律的脚本《浣纱记》,对昆腔的传播起了推动作用。其曲调委婉细腻,流利悠远,有“水磨调”之称。伴奏乐器兼用笛、箫、笙、琵琶以及鼓、板、锣等。表演力求细致,精雕细琢,舞蹈性强。以演唱传奇剧本为主。明隆庆、万历以后,昆腔逐渐流传各地,发展成为全国性剧种, 称为“官腔”, 并产生了北昆、湘昆、宁昆、川昆等许多支派,形成一种广泛的声腔系统。清中叶后,昆腔因剧目陈旧,格律过分谨严,文辞古奥典雅,日趋衰落。

☚ 弋腔   昆曲 ☛

昆腔kūnqiāng

戏曲声腔之一,元代起源于江苏昆山。也说昆曲。

昆腔kūn qiāng

元代产生于江苏昆山的戏曲声腔,是明代至清中叶以前的主要的戏曲声腔:那时开了戏,也有~,也有高腔,也有弋腔、平腔,热闹非常。(九三·1196)

腔调

腔调

腔(调调;音~;京~;昆~)
口音、腔调:腔口
腔调架势:腔子
 腔调气派:腔派
语音语调:言制
说或唱字音准确、腔调圆润:字正腔圆
语调柔和:好声好气
过分亲热的语调:甜腻腻
故意装某种腔调:撇腔撇调
言语腔调相同:同声
提高调门:高调
说话带外国腔调:洋腔洋调
说话既非本地口音,腔调又粗野:侉声野气
不正派的语调、表情:贼腔
粗野而听不懂的腔调:蛮声獠气
(说话的声音、语气等:腔调)

另见:音调 语气

☚ 口音   声调 ☛

曲调

曲调

调(调子;调头;调门;小~;大~;商调) 腔(腔调;腔子;腔口;声~;昆~;唱~;~圆字正) 商羽
音乐曲调:乐文
乐声曲调:音曲
音乐的声调:钧 乐调声韵
悲哀的乐调:哀弄
各种曲调:诸弄
古代诗歌的词和曲调:诗声
填词用的曲调:词牌
基本的调子:基调
在一个地区流行的各种时兴小调、小曲:时调
急促的调子:高徽
高昂的曲调:高歌
高雅的曲调:渊调 高调 雪调
陈旧的曲调:老调
悲壮的曲调:变征之声 变徴之声
悲怆的曲调:破瑟
调子低沉:调下
乐调抑扬顿挫,富于变化:跌宕多姿
变换调子:犯声 犯调 换调
乐调的转换:转调 移调 变调
(戏曲或歌曲的调子:曲调)

☚ 曲调   乐曲 ☛
昆腔

昆腔

昆腔也就是“昆山腔”。从元末到明代中叶,各地的戏曲舞台上出现了海盐腔、余姚腔和弋阳腔、昆山腔等四大声腔,它们同属南戏系统。昆山腔产生在江苏昆山一带。在明初,它还只是苏州一带的地方小戏,到了明代中叶,经过著名音乐家魏良辅的改造,昆腔才得以广为传播。
魏良辅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唱曲和伴奏两个方面。在唱曲方面,魏良辅吸收了海盐腔、弋阳腔音乐的长处,并对它们进行了提高。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昆山腔,优美动听,人称“水磨腔”。在伴奏方面,魏良辅也进行了丰富和改进,如在弦索之外,加用笙、箫、管之类。魏良辅配合当时的传奇作家梁辰鱼创作的《浣纱记》,用改革后的昆山腔演唱,令人耳目一新。
昆曲的清唱活动,从明清时代就开始了,在苏州一带非常盛行。这种清唱活动有助于昆腔的普及,推动了唱腔的演进,丰富了演唱的流派。清朝人叶堂整理校订的《纳书楹曲谱》成为后代清唱曲家习曲的标准。
昆腔最初只流行于苏州一带,到了明万历年间,昆腔流行于全国大部分地区。昆腔成了明代中叶至清代中叶影响最大的声腔。

☚ 弋阳腔   梆子腔 ☛
昆腔

昆腔

又称“昆山腔”、“昆曲”、“昆剧”。戏曲剧种之一。因起源于今属江苏的昆山而得名。为元末明初的音乐家顾坚所创始。一般认为昆山腔在明代嘉靖年间经魏良辅吸取海盐腔、弋阳腔的音乐,对昆山腔予以加工提高后,建立了委婉细腻的昆腔歌唱体系,虽仅为清唱,但影响逐渐扩大。隆庆年末,传奇作家梁辰鱼创作了第一部《浣纱记》,成为符合昆腔音律的脚本,对昆腔的传播起了推动作用。昆腔曲调细腻宛转,被称为“水磨腔”,为明代四大声腔(余姚腔、海盐腔、弋阳腔)之一。伴奏乐器兼用笛、箫、笙、琵琶等,表演风格优美,舞蹈性强。不仅对宋元以来的戏曲遗产作了总结,而且创造了完整的表演体系。到了万历年间,其流行地从关中区逐渐扩展到江浙各地,对许多剧种影响深远,并产生了北昆、川昆、宁昆等许多支派,形成一种声腔系统,并位居诸腔之首。从明代天启到清代康熙为昆剧腔兴盛时期,尤其是进京后,逐渐发展成全国性剧种,被称“官腔”。表演艺术日趋完善、成熟,身段表情、说白念唱、服装道具日益讲究。角色行当分工细致,有利于刻画人物,老生分副末、老外、老生;小生分官生、小生、巾生;净丑分大面(正净)、白面、二面、小面(丑);旦分老旦、正旦、作旦(娃娃旦)、刺杀旦、五旦(“闺门旦”、“小旦”)、六旦(“贴旦”、“花旦”)、耳朵旦(杂旦)等。表演上都各具一套表演程式和技巧。演出形式从整本名剧发展为丰富精彩,能独立演出的短剧为主,这就是“折子戏”的诞生。但由于过分追求格律严谨,文辞古奥典雅,明显脱离群众,步入困境。清代中叶,地方戏曲蓬勃发展,到了同治末、光绪初,终于被新鲜、通俗见长的徽班与京班战胜,昆腔日趋凋敝,走向衰落,1949年前几乎绝迹于舞台。但在京剧、川剧、徽剧、婺剧、湘剧、桂剧、柳子戏等剧种中、仍保存了昆腔的部分剧目、声腔、曲牌和表演艺术。越剧的表演就受昆腔很大的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抢救遗产、整理传统剧目、进行艺术改革、培养青年演员等方面,都做出了很大成绩,使昆腔得到了新生。经常演的传统剧目有《惊梦》、《思凡》、《痴梦》、《醉皂》、《跪池》、《断桥》等。经过整理改编的有《太白醉写》、《十五贯》、《西园记》等。后两个剧目已摄制成影片。此外,还有新编的现代戏《红霞》、《琼花》、《活捉罗根元》等。

☚ 富连成社   昆剧 ☛

昆腔kun qiang

melodies which originated in Kunshan,Jiangsu Province,in the Ming Dynasty

昆腔

melodies for kunqu opera


昆腔

music and opera of Kunshan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5:1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