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经济史研究日本社会经济关系发展、演变过程的经济学科。 日本是个领土狭窄、资源贫乏而人口众多的岛国。公元645年通过大化革新,确立古代天皇制的国家组织,开始向封建社会发展,直到十九世纪德川幕府崩溃为止,封建社会的根基在日本极为顽固。十九世纪中叶以后,美、英等西方国家,先后用武力打开了日本门户。1868年,作为日本资本主义时代开端的明治维新付于实施。但直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前,日本仍是个后进的资本主义工业国。同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又是一个战败国,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为世人所瞩目的是,到六十年代末日本一跃而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第二经济大国。因而,考察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度发展的原因和特点,分析战后日本各个时期经济发展的过程,是当今各国研究日本经济史的重点。 日本经济史一般可分为通史、断代史和专题史。研究的主要内容有:日本经济形态的历史特点; 日本封建制度形成、解体的经过及明治维新的意义; 日本工业革命的内容及垄断资本主义形成的特点; 日本军事经济急剧膨胀的原因及战时经济的发展与崩溃; 战后初期社会经济改革及其对经济发展的意义; 日本的技术革新及经济效果;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资金、劳动力、教育及对外贸易的作用;日本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和经济危机等。 在日本,日本经济史的研究长期只是一般史料的搜集、整理,自从欧洲资产阶级史学传入后,日本经济史才初次产生了有系统的方法论和研究成果。后来,英国经济史学和德国史学相汇合,在日本形成了著名的“社会经济史学派”。早期著名的学者有:土屋乔雄(T. Tsuchiya)其著述《封建社会崩溃的研究》 是日本近代经济史研究的古典巨作; 泷本诚一(S.Taki-moto),著有多卷本日本经济史;野村兼太郎(K Nomura),著有《日本经济史序说》、《日本经济史概观》等; 楫西光速(M. Ksuchiya),所著《日本产业资本的形成》,是研究日本产业资本史的一本巨著。 本世纪三十年代,日本经济史的研究在我国曾兴旺一时。有关出版单位先后推出一系列译著和专著。主要的有:《日本经济概况》赵兰坪著,黎明书局1931年版; 《日本社会经济史》〔日〕内田繁隆著,陈敦常译,商务印书馆1934年版;《日本经济史》〔日〕土屋乔雄著,郑合成译,商务印书馆1941年版;《日本经济史纲》陈冬野编著,太平洋出版社1946年版。建国后,日本经济史长期是作为外国经济史的一个组成部分来讲授的,我国1978年8月成立“全国日本经济研究会”后,日本经济史的研究更加受到重视。 阅读书目:《战后日本经济史》〔日〕内野达郎著,赵毅等译,新华出版社1982年版;《现代日本经济问题》金明善著,辽宁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1版; 《战后日本政治经济大事纪要》姜孝其等编,辽宁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1版; 《日本产业革命史》刘天纯,吉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日本经济史论》大石慎三郎著,御茶の水书房1967年4月版; 《现代日本经济史》(上、下)饭田经夫等著,筑摩书房1976年5月版;《近代日本经济史》藤村通、西江锦史郎著,(东京)中央大学出版部1983年5月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