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江户时代商人伦理思想在日本,商人又作“町人”,因为他们居住的街区日文叫“町”。早在镰仓时代,商人即出现在京都和镰仓,与贫农、武士阶层不同,他们过着富裕的生活。因受朱子学的影响,士、农、工、商的排列次序严格固定在人们心中,商人政治地位低下,甚至被武士斥之为道德的恶,不过这时他们崇尚奉公、本分、讲信用、爱虚荣。但到了江户时代(1603—1867),由于生产力水平提高,商业和城市的发展,商人势力也日渐壮大,一部分武士也归附于富商。代表商人利益的思想家也不断出现,代表人物如海保青陵(1755—1817)、山片蟠桃(1748—1821),他们的思想核心是重商主义,认为在离开商业就无法生存的现实社会中,儒学不过是一种空论,买卖才是社会的基本原理,世界上一切关系都是买卖关系,连君臣关系也不例外,“君买臣,臣卖于君”。这种将买卖关系贯彻到社会生活各方面的伦理思想反映了处于封建社会的早期资产阶级的道德水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