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语出《孙子兵法·虚实篇》。意谓没有不防备的地方,就没有不薄弱的地方。军事上应重点设防,不宜分兵四处把守。若处处防备,必然处处兵力薄弱,反而容易被攻破。备:防备。寡: 指因兵力分散而减小。 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 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古代兵法。原意是没有不防备的地方,就没有不薄弱的地方。其军事意义在于告诫指挥员设置军事要点,应重点设防,不宜分兵四处把守。孙武讲:“吾所与战之地不可知,不可知,则敌所备者多;敌所备者多,则吾所与战者寡矣。故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寡者,备人者也;众者,使人备已者也。”(《孙子·虚实篇》)在军事上如果处处设防,势必会造成兵力分散。兵力虽多,但却处处兵力薄弱。所以,在军事设防上也要注意集中兵力,突出重点。多与寡是一对辩证的关系,孙子的这一兵法包含了丰富的军事辩证法思想。 ☚ 无所不用间 天福山抗日武装起义 ☛ 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wú suǒ bù bèi,zé wú suǒ bù guǎ备: 防备。寡:少,此指力量薄弱。即没有不防备的地方,就没有不薄弱的地方。原指布置兵力,应重点设防,不宜分散兵力面面把守。后形容不能面面俱到,应保证重点。《孙子·虚实篇》: “故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