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无弦琴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无弦琴wú xián qín

形容人意趣高雅,怀抱不俗,自得其乐。南朝梁·萧统《陶渊明传》:“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晋书·隐逸传·陶潜传》:“性不解音,而蓄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白居易《夜凉》:舞腰歌袖抛何处,唯对无弦琴一张。杜甫《过津口》:瓮余不尽酒,膝有无声琴。司空图《书怀》:陶令若能兼不饮,无弦琴亦是沽名。

无弦琴

无弦琴

亦门(阿垅)著。1942年8月初版,1947年1月上海希望社再版。七月诗丛之一。收《到战争里去呵》、《南寄》、《再生的日子》等诗19首。

☚ 旗   虹桥集 ☛
无弦琴

无弦琴


月作金徽风作弦,清音不在指端传。
有时弹罢无生曲,露滴松梢鹤未眠。



无弦琴,出典在《宋书·陶潜传》: “潜不解声音,而畜素琴一张,无弦,每有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后代诗人多引此典以表现闲适的情怀或高雅的情趣。李白诗中多次用此典,有句云:“大音自成曲,但奏无弦琴。” ( 《赠临洺县令皓弟》) 用无弦琴奏出 “大音希声”的曲调,真有点像现代派的无声音乐。
陶渊明所抚弄的琴,虽无琴弦,却有琴体。而止翁此诗,把月亮作为琴上的金色琴徽(指示音节的标志),把风视为琴弦。琴体在哪里呢?也许就是整个太空吧。但它却又那么虚无缥缈;风作琴弦,也似实而虚。这使我们联想到神秀与慧能写偈争衣钵的故事: 禅宗东土第五祖弘忍禅师将选弟子传衣钵,要众弟子各写一首得法的偈。首席弟子神秀便写了一首开悟偈: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当时在碓房舂米的行者慧能见了,不以为然,在碓房墙壁写了一首示法偈:“菩提本非树,明镜亦无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惹尘埃!”弘忍见到这首偈,认为慧能对佛法的了悟更透彻,便把衣钵传给他。他连夜逃往南方传法,成了禅宗第六祖,也是南宗禅的创始者。
止翁的诗,以月为徽,以风为弦,琴体则虚渺无形,颇得慧能禅悟的真谛。抚弄着这样的琴,其清婉的声音,自然不会是用手指头弹拨而出的。琴声到底来自哪里?也许是清风拂过松林激起的微涛,也许是清风鼓动万窍而激响的地籁,也许是来自天宇的天籁……总之,是诗人以虚净之心去感知的“玄音”。正如慧远所说: “鉴明则内照交映而万象生焉,非耳目之所暨而闻见行焉。于是……察夫玄音之扣心听,则尘累每消,滞情融朗。” (《念佛三昧诗集序》)
在此刻的诗人耳中,这虚渺无形的巨琴正弹奏着一支“无生曲”。“无生”是佛门术语,指涅槃之后所处的无生无灭的空寂境界。佛家认为“无生是实,生是虚妄。愚痴之人,漂溺生死。如来体实,无有虚妄,名为涅槃。”(《最胜王经》)佛之法身无生无灭,因而叫 “无生身”。这里的 “无生曲”,正是使人沉浸于无生无灭境界的乐曲。一曲弹罢,诗人恍然又回到所处的现实世界中来,感觉到松针梢头沥然下坠的露珠,松枝间栖息的仙鹤,似乎也在聆听无生之曲,未曾入睡。
此诗攫取月亮、清风、松、鹤以及自然界万籁之声等意象,创造了浩茫静谧的意境,想象奇特,心境交融,富有爽心悦目、闲谈自然的禅趣。诗中反映的行云流水、任运自然的心态正是禅宗的本色。
☚ 止翁   法成 ☛

《无弦琴》

月作金徽风作弦,清音不在指端传。

有时弹罢无生曲,露滴松梢鹤未眠。

无弦琴,出典在《宋书·陶潜传》: “潜不解声音,而畜素琴一张,无弦,每有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后代诗人多引此典以表现闲适的情怀或高雅的情趣。李白诗中多次用此典,有句云:“大音自成曲,但奏无弦琴。” ( 《赠临洺县令皓弟》) 用无弦琴奏出 “大音希声”的曲调,真有点像现代派的无声音乐。

陶渊明所抚弄的琴,虽无琴弦,却有琴体。而止翁此诗,把月亮作为琴上的金色琴徽(指示音节的标志),把风视为琴弦。琴体在哪里呢?也许就是整个太空吧。但它却又那么虚无缥缈;风作琴弦,也似实而虚。这使我们联想到神秀与慧能写偈争衣钵的故事: 禅宗东土第五祖弘忍禅师将选弟子传衣钵,要众弟子各写一首得法的偈。首席弟子神秀便写了一首开悟偈: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当时在碓房舂米的行者慧能见了,不以为然,在碓房墙壁写了一首示法偈:“菩提本非树,明镜亦无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惹尘埃!”弘忍见到这首偈,认为慧能对佛法的了悟更透彻,便把衣钵传给他。他连夜逃往南方传法,成了禅宗第六祖,也是南宗禅的创始者。

止翁的诗,以月为徽,以风为弦,琴体则虚渺无形,颇得慧能禅悟的真谛。抚弄着这样的琴,其清婉的声音,自然不会是用手指头弹拨而出的。琴声到底来自哪里?也许是清风拂过松林激起的微涛,也许是清风鼓动万窍而激响的地籁,也许是来自天宇的天籁……总之,是诗人以虚净之心去感知的“玄音”。正如慧远所说: “鉴明则内照交映而万象生焉,非耳目之所暨而闻见行焉。于是……察夫玄音之扣心听,则尘累每消,滞情融朗。” (《念佛三昧诗集序》)

在此刻的诗人耳中,这虚渺无形的巨琴正弹奏着一支“无生曲”。“无生”是佛门术语,指涅槃之后所处的无生无灭的空寂境界。佛家认为“无生是实,生是虚妄。愚痴之人,漂溺生死。如来体实,无有虚妄,名为涅槃。”(《最胜王经》)佛之法身无生无灭,因而叫 “无生身”。这里的 “无生曲”,正是使人沉浸于无生无灭境界的乐曲。一曲弹罢,诗人恍然又回到所处的现实世界中来,感觉到松针梢头沥然下坠的露珠,松枝间栖息的仙鹤,似乎也在聆听无生之曲,未曾入睡。

此诗攫取月亮、清风、松、鹤以及自然界万籁之声等意象,创造了浩茫静谧的意境,想象奇特,心境交融,富有爽心悦目、闲谈自然的禅趣。诗中反映的行云流水、任运自然的心态正是禅宗的本色。

无弦琴

无弦琴

典出萧统《陶渊明传》:晋赋家陶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饮酒,则抚弄以寄其意。又见《晋书·陶潜传》。后世诗词遂以为典,用“无弦琴”、“陶琴”等,或示弦外情趣,或谓自寻乐趣,或指称意趣高雅不同凡俗。

☚ 王元长凶赋自诒   天上石麟 ☛

无弦琴

借指高雅闲适的情趣。唐王昌龄《赵十四兄见访》诗: “但有无弦琴, 共君尽尊中。 ”
●《宋书·隐逸传·陶潜》: “潜不解音声,而蓄素琴一张,无弦,每有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 辄(zhe): 总是。晋陶潜有一张没有弦的琴,每当同朋友相聚饮酒时,便拨弄它,以寄托情思。

无弦琴

指陶渊明以琴寄怀,但求意至而无得弦音之事。南朝梁萧统《昭明太子集·陶靖节传》:“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唐李白 《李太白诗集》九《赠临洛县令皓弟》:“大音自成曲,但奏无弦琴。”唐白居易《白氏长庆集》一《丘中有一士》诗之二:“行披带索衣,坐拍无弦琴。”

无弦琴

没有弦的古琴。比喻高雅的情趣。也作“陶琴”。陶渊明不通音律,案头却摆放着一架古琴,而且从来不上琴弦。每次朋友前来拜访时,他总是手按古琴忘情唱和。有朋友问他为什么摆放一只无弦琴,陶渊明回答说:“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见《晋书·隐逸传·陶潜》)

古代名物 > 樂舞類 > 絃樂器部 > 琴瑟 > 無絃琴
無絃琴  wúxiánqín

亦作“無弦琴”。不設絃之琴。南朝梁·蕭統《陶靖節傳》:“淵明不解音律,而蓄無絃琴一張,每酒適,輒撫弄以寄其意。”唐·白居易《夜涼》詩:“舞腰歌袖抛何處? 唯對無絃琴一張。”又《丘中有一士二首》詩之二:“行披帶索衣,坐拍無弦琴。”


古代名物 > 樂舞類 > 絃樂器部 > 琴瑟 > 無絃琴 > 無弦琴
無弦琴  wúxiánqín

同“無絃琴”。

《无弦琴》wu xian qin

The Zither Without String→王琪 (Wang Qi)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5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