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无家别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无家别 无家别唐诗篇名。五古。杜甫作。见《杜诗详注》卷七。组诗“三吏”“三别”中“三别”的第三首。此诗叙写一个邺城战败逃散的士兵回到家乡,亲人丧尽,孑然一身,后再次被征入伍,要告别而竟无家可别,以此反映安史之乱所造成的社会动乱残破景象。前段十四句叙士兵返乡所见田园荒芜、十室九空的凄凉情景,后段十八句写其重被征召服役、无家可别的悲愤情绪。浦起龙曰:“末二,以点(题)作结。‘何以为蒸黎’,可作六篇总结。反其言以相质,直可云:‘何以为民上?’”(《读杜心解》卷一)卢元昌亦曰:“先王以六族安万民,使民有室家之乐。今《新安》无丁,《石壕》遣妪,《新婚》有怨旷之夫妇,《垂老》痛阵亡之子孙,至战败逃归者,又复不免。‘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收足数章。”(《唐宋诗举要》卷一引)该诗明显受有汉乐府民歌《十五从军征》的影响,但内容较之更为忧愤深广,艺术上亦多所创造,以环境描写和气氛渲染烘托人物的感情,重视对主人公的心理刻画,运用比喻、暗示、对比等多种手法增强诗作含蓄隽永的艺术效果等,均为其显著特点。 ☚ 新婚别 佳人 ☛ 《无家别》《无家别》
组诗“三别”篇名。唐杜甫作。宋师古《师氏诗说》:“在昔先王中兴,劳来还定安集之,而鸿雁之民独安其居。今肃宗中兴,使民无家,而至于生无以养,死无以葬,其视周宣之民,不亦厚颜也哉?观甫诗,时政之美恶,皆可得而知也。”清浦起龙《读杜心解》:“《无家别》,亦行者之词也。通首只是一片。起八句,追叙无家之由。‘久行’六句,合里无家之景。‘宿鸟’以下,始入自己,反踢‘别’字。言既归来,虽无家,且理生业耳。‘县吏’四句,引题。‘近行’八句,本身无家之情。其前四极曲,言远去固艰于近行,然总是无家,亦不论远近矣。翻进一层作意。旧未得解。末二,以点作结。‘何以为蒸黎’,可作六篇总结。反其言以相质,直可云:‘何以为民上?’《三别》体相类,其法又各别。一比起,一直起,一追叙起;一比体结,一别意结,一点题结。又《新婚》,妇语夫;《垂老》,夫语妇;《无家》,似自语,亦似语客。”清卢元昌说:“先王以六族安万民,使民有室家之乐。今《新安》无丁,《石壕》遣妪,《新婚》有怨旷之夫妇,《垂老》痛阵亡之子孙,至战败逃归者,又复不免。河北生灵,几于靡有孑遗矣。唐之危而不亡者,赖太宗德泽在人,而思明自殒于萧墙耳。”(清仇兆熬《杜诗详注》卷七引)。清杨伦《杜诗镜铨》:“自六朝以来,乐府题率多摹拟剽窃,陈陈相因,最为可厌。子美出而独就当时所感触,上悯国难,下痛民穷,随意立题,尽脱去前人窠臼, 《苕华》《草黄》之哀,不是过也。乐天《古乐府》《秦中吟》等篇,亦自此出,而语稍平易,不及杜之沈警独绝矣。”此诗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写一个从相州之战溃败而归乡的士兵又被本州征戍入伍故事,由于此士兵在战乱中已经家破人亡,只剩只身一人,再被征戍,而无人告别,故题为《无家别》。全诗通过这位士兵回乡后的耳闻目睹和辛酸遭遇,描绘出安史之乱以后广大农村破败凋零的凄惨景象,揭露了战乱所带给人民的巨大痛苦。诗篇结构谨严,层次清晰、写士兵回乡所见,以其行近村庄、进入街巷划分层次,由远而近,有条不紊,远景只概括全貌,近景则描写细节;写士兵心理活动,逐层翻转,愈转愈深,刻画入微。善用简炼、形象的语言,描写富有特征性的事物,深化诗歌的主题。继承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传统,而又不为其形式所限,根据社会现实,“即事命篇”,自创新题;激情凝聚笔端,寓主观抒情于客观描述之中,哀感动人,淡中见工,故明王嗣奭说:“上数章诗,非亲见不能作,他人虽亲见亦不能作。公往来东都,目击成诗,若有神使之,遂下千年之泪”(清仇兆熬《杜诗详注》卷七引)。 无家别杜甫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①。我里百馀家,世乱各东西。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贱子因阵败,归来寻旧蹊②。久行见空巷,日瘦气惨凄③。但对狐与狸,竖毛怒我啼④。四邻何所有? 一二老寡妻⑤。宿鸟恋本枝,安辞且穷栖⑥。方春独荷锄,日暮还灌畦⑦。县吏知我至,召令习鼓鞞⑧。 虽从本州役,内顾无所携⑨。近行止一身,远去终转迷⑩。家乡既荡尽,远近理亦齐(11)。永痛长病母,五年委沟谿(12)。生我不得力,终身两酸嘶(13)。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14)! 【解题】 此诗乃“三别”之一,与上篇为同年之作。诗中托一士兵邺城战罢归来的所见景象以及又被本州征召服役的感受,反映战争带给人民的深重苦难。战士归来,已经家破人亡,田园荒芜,只存孑然一身,以至重新服役时已无家人可以与之告别,深刻地表现出诗人“穷年忧黎元”的真挚感情。 【注释】 ①寂寞:萧条,指原野荒凉,人烟稀少。天宝后:指天宝十四载(755)安史之乱以后。园庐:家园。但:只有,只是。蒿藜:泛指丛生的野草。②贱子:诗中主人公自己谦称。阵败:战败,指乾元二年春邺城溃败,见上篇“解题”。旧蹊(xi):旧路,旧里,③日瘦:形容日光暗淡。④怒我啼:怒我而啼叫。⑤寡妻:寡妇。⑥二句意谓投宿的鸟儿尚且留恋原来栖息的旧枝,自己怎能辞去故乡,姑且在这穷困的地方栖息。⑦灌畦:浇灌小园地。⑧习鼓鞞:操练军事。鞞(pi):同鼙,军中的小鼓。 ⑨无所携:没有可以告别的人。携:离别。⑩二句意谓近去自己是无家的一个人,远行则迷失方向,死无葬地。(11)二句谓既已无家,远去和近行按理说也就是相同的了。(12)二句谓永远悲痛病死的母亲,五年来弃置在山沟里不得安葬。天宝十四载(755)冬安史乱起至乾元二年(759)作此诗时恰为五年。(13)二句谓母亲生养自己而没有得到保护,母子两人都心酸啼哭,饮恨终生。(14)此句谓哪里还像人的生活! 蒸黎:人民。 无家别年代:唐代诗人 作者:杜甫 ←上一篇:九日 下一篇:对雪 → 诗词简介: 这首诗也是杜甫有名的“三别”之一。通过一个唐兵的自述,叙写了他战败逃归故乡后所见的家破人亡景状和自己不久又被征发的情况,抒写了他内心的痛苦,反映了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的严重破坏和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末句“何以为蒸黎”的质问,反映了人民内心不平的怨声,充分体现了杜诗的人民性。诗篇逐层转折、宕进,刻画生动、细致,人物的心理揭示与外在的环境描写紧扣密合、水乳交融,从而在短短篇幅中塑造出一个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概括了当时战区人民的共同命运。
《无家别》wu jia bieLeaving with No Home→杜甫 (Du Fu)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