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词 | 高跷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高跷 中国汉族民间舞蹈。 又称高跷秧歌。流行于中国大部分地区。 舞者双腿梆上木跷而舞。木跷一般有踏板,高为2至4尺,源于古代百戏中的一种技艺性表演。 最早见于《列子·说符》:“宋有蓝子者……其技以双枝长倍其身,属其胫,并驰并驱,弄七剑……”唐以前称长跷伎,宋称踏跷,清以后称高跷。高跷舞队十至几十人不等。 舞者扮成历史故事,文学作品,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化妆模仿中国传统戏曲,也有现实中的人物。角色行当中还有“俊锣”(扮女,执小锣)、“丑锣”(扮女)、“俊鼓”(扮公子、背花鼓)、“丑鼓”(扮公子)、“文扇”和“舞扇”之分。表演分大场和小场。 大场是整队变换出各种队形图案。小场是两三人或几个人表演的小戏。 高跷技艺性很强。据表演特色不同,又有文,武之分。文高跷注重踩扭和表演性,武高跷注重技巧,如单腿跳、摔叉、走独木桥和跃高凳等。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