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施滉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施滉1900—1933云南洱源人 施滉
施滉
施滉1900—1933云南洱源人。白族。字动生。1916年就读于北京清华学校(今清华大学), 参加过五四运动, 是该校进步学生社团“唯真学会”及其核心组织“超桃”的负责人,曾任学生会会长。1924年赴美留学, 边学习边从事反帝革命工作。1927年3月加入美国共产党,任中国支部局书记, 积极开展团结教育中国留学生和华侨群众的工作, 不久又在美共中央的领导帮助下, 先后在加拿大、墨西哥、古巴等地的华侨中建立党支部和成立华侨反帝大同盟。1929年去苏联, 在少年共产国际及所属工人学校作翻译。1930年回国后, 先在中共中央的翻译科工作,旋去香港海员工会任秘书,曾与蔡和森等一起被捕, 经营救出狱后去上海从事工会工作, 后到北平(今北京)任中共河北省委委员、宣传部长、书记等职。后因叛徒出卖被捕牺牲。 施滉白族,云南省洱源县,生于1900年。1916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1924年赴美留学,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美共中国局书记。1929年3月1日参加美国共产党第6次全国代表大会。同年经党组织批准离美赴苏联学习。1930年回国,在党中央担任翻译工作。曾任中共河北省委书记等职。1933年因叛徒出卖被捕遭杀害,年仅33岁。 施滉1900—1933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活动家。字动生,化名同天、赵森、赵晋生、老罗、赵大等。白族。云南洱源县古槐村人。1913年随父施德培(原名赵怀清)至昆明,考入云南省军医学校。1916年以第一名成绩毕业于该校。翌年,又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作插班生,与冀朝鼎、徐永煐、周培源等同级。在学校图书馆兼做学生助理,以资学业。1918年,与冀朝鼎等成立“暑假修业团”,出版《修业杂志》,响应和宣传新文化运动。1919年,因积极参加北京大学等发起的“五四”爱国运动,一度被北洋政府逮捕。次年,“暑假修业团”改为“唯真学会”,任会长。1923年,成立以政治救国为宗旨的秘密组织“超桃”,任负责人,主编《清华周刊》。同年,被选为学校学生会会长,并担任“改组董事会全权委员会”主席。1924年初毕业赴美留学前夕,与徐永煐等专程至广州拜见孙中山和李大钊。回北京后,主张参加中国共产党。同年秋至美国,入斯坦福大学攻东方史。1926年,参加美共领导的“反帝大同盟”,研习马列主义。1927年3月,加入美国共产党,秘密成立美共中央中国局,任书记。“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连续发表十大宣言,声讨蒋介石,并解散旧金山等地的国民党支部,遂遭国民党政府通缉。1928年,完成论文《孙中山》,获硕士学位。旋被美共中央派往古巴、加拿大,在华侨中组建共产党。翌年,被派往苏联学习,并在少年共产国际及所属工人学校作翻译。1930年从莫斯科返上海,在中共中央翻译科工作。1931年赴香港,任海员工会秘书,曾与蔡和森等一起被捕,经营救出狱后至上海从事工会工作。不久被派往北平(今北京),先后担任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长、书记职务。1933年冬,在北平艺专开会时,因叛徒出卖被捕,壮烈牺牲,年仅33岁。美国共产党为缅怀他,把每年的1月1日定为施滉纪念日。1949年,北平解放,清华大学在图书馆门厅内刻碑纪念:“他是清华最有光荣的儿子,他是清华最早的共产党员,他为解放事业贡献了生命,施滉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1986年为纪念其毕业60周年,又在清华第三教室立烈士浮雕头像。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