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施北衡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施北衡1893,一作1894—1961浙江缙云人 施北衡
施北衡
施北衡1893——1961原名機,字伯衡,後改北衡,浙江縉雲人,1893年 (清光緒十九年)生。幼年讀私塾。13歲入縣立五雲學堂,後改爲高等小學。15歲入浙江陸軍小學。1911年畢業,升入南京陸軍第四中學。武昌起義,離校參加革命軍,曾任浙軍排長。1912年秋,入清河陸軍第一預備學校。1914年夏,畢業後,升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二期炮科。1916年夏畢業,參加討袁軍事活動。袁世凱死後,入浙軍第二師,任連副。1919年赴北京陸軍部任職;冬,考入陸軍大學第六期,1922年畢業。1923年返浙,任軍官教育團教官。1924年任炮兵營營長及中校參謀。北伐時曾任新編第十五師參謀長,後任第三十一師副師長。1928年北伐後,任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教官及戰史編纂委員會委員。1932年任陸軍第十八軍參議,陸軍第五十九師參謀長。1934年任陸軍第十八軍參謀長。1936年1月,國民政府授爲陸軍少將。1937年參加淞滬之役,升任第十九集團軍總司令部參謀長。1938年任武漢衛戍總司令部參謀長,旋改任第九戰區長官部參謀長;參與武漢會戰。1939年8月,授陸軍中將。1940年任第六戰區長官部參謀長。1941年繼周 施北衡1893—1961原名机,字伯衡,浙江缙云人。早年在浙江陆军小学、南京陆军第四中学读书。参加辛亥革命,任浙军排长。1912年入清河陆军第一预备学校,后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二期炮科。1919年考入陆军大学第六期。毕业后返浙任军官教育团教官。1924年后,历任炮兵营长、师参谋长、副师长、中央陆军学校教官、第十八军参议、军参谋长等职。抗日战争时期,历任第十九集团军总司令部参谋长、武汉卫戍总司令部参谋长、第九战区及第六战区长官部参谋长、第七十五军军长、第二十六集团军副总司令、远征军长官部参谋长等职。1945年后历任西北补给司令、汉口第二补给区司令、上海港口司令等职。当选为行宪国大代表。1949年夏去台湾。1950年任台湾国民党当局“国防部”参议,后聘为“行政院”设计委员。1952年退役。1961年10月26日在台北病逝。 施北衡 施北衡原名机,字汝福、伯衡、北衡,浙江缙云人,1893年生。早年入浙江陆军小学、南京陆军第四中学、清河陆军第一预备学校,后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二期炮科。1916年参加讨袁军事活动。后入陆军大学第六期。1923年任浙江军官教育团教官,浙军炮兵营长、中校参谋。后升任孙传芳部第一师师长。北伐战争中加入国民革命军,任第十五师参谋长、第三十一师副师长。北伐战争后曾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教员。1932年任第十八军参议、第五十九师参谋长,参加“围剿”江西红军。1934年任第十八军参谋长。1936年1月30日任中将。抗日战争后,任第十九集团军参谋长,参加淞沪战役。1938年任武汉卫戍总司令部参谋长、第九战区长官部参谋长。1939年8月2日任中将。1940年任第六战区司令长官部参谋长。1941年3月28日任第七十五军军长,参加反攻宜昌战役。1942年10月13日任第二十六集团军副总司令。后又任中国远征军长官部参谋长。1943年7月20日任第二十集团军副总司令。1944年4月29日任第十一集团军副总司令。同年又任第一战区总参议。抗日战争胜利后,任西北补给区司令。1947年任上海港口司令。后任国防部部员。1948年被选为第一届国民大会浙江省代表。1949年去台湾后,续任台湾当局 “国民大会”代表,并历任“国防部”参议、“行政院”设计委员等职。1961年10月26日在台北病故。 ☚ 施中诚 施佐京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