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方鼎英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方鼎英1889—1976湖南新化人 方鼎英
方鼎英
方鼎英1888——1976字伯雄,號同春,湖南新化人,1888年 (清光緒十四年) 生。5歲入家塾。10歲入白溪市大成書院。12歲入長沙明德學堂。13歲入實業學堂。15歲赴日本留學,初入宏文學院。1905年入陸軍振武學堂,加入中國同盟會。1910年入日本士官學校中國學生隊第八期炮兵科。1911年畢業回國後,在保定軍校第一期任炮兵教官。武昌起義時,南下參加漢陽戰役,後在岳州鎮守府司令部任參謀,兼教練科科長。南北統一後,任北京政府陸軍部及參謀本部科員。1917年再度赴日本留學,入陸軍炮兵科大學及炮兵射擊學校,畢業後又入東京帝國大學炮兵科從事研究。1921年返國後,任湘軍第一師參謀長,兼援鄂軍總指揮部參謀長。1923年11月,任代理湘軍第一軍軍長。1924年4月,任湘軍第一軍第一師師長。1926年2月,任黄埔軍官學校入伍生部部長; 4月代理黄埔軍校教育長; 5月當選爲軍校中國國民黨特别黨部監察委員; 7月兼任軍校兵器研究處處長。1927年秋,任新编第十三軍軍長; 12月兼任廣州政治分會軍事委員會主席。1928年初,所部改稱第四十六軍,仍任軍長; 3月兼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 5月繼賀耀祖爲第一集團軍第三軍團總指揮; 8月所部缩编爲陸軍第十師,任師長兼步兵第二十八旅旅長; 9月兼任江北“剿匪”司令。1929年4月,討伐桂系,西征武漢,任討逆軍軍長; 同月又任討逆軍第一路追擊隊副司令官; 10月討伐西北軍時,任第一路總指揮兼陸軍第四十四師師長。1930年4月,任軍事參議院參議。1938年9月,再任軍事參議院參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參事室主任、司法廳廳長,湖南省第一、二、三届人代會代表,政協湖南省委員會副主席,民革中央委員,民革湖南省委員會副主委,政協第二、三、四届全國委員會委員等職。1976年6月2日病逝於長沙。終年88歲。 方鼎英 方鼎英1888~1976号伯雄。新化人。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同盟会员。1911年回国,任保定军校教官,代理军长、黄埔军校代教育长、代校长等职。“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他多方保护共产党人。1927年秋任国民党暂编十三军长,旋任四十六军军长。因对内战不满,离开部队,与徐谦、朱蕴山等组织抗日会,从事救亡宣传。后任第九战区战地党政委员会副主任,不久去职闲居。1949年策动和平解放湖南,赞助程潜、陈明仁起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省人民政府委员、参事室主任,司法厅长,是第一、二、三届省人民代表,第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民革省委副主任。 ☚ 方维夏 王涛 ☛ 方鼎英 方鼎英1888—1976国民党军将领。字伯雄,号同春,又称百奚居士。新化人。1903年 (光绪二十九年)赴日本,先后入东京宏文学院、振武学校和陆军士官学校学习,并加入同盟会。1911年回国后任保定军官学校教官。武昌起义爆发后南下参加汉阳保卫战。1917年再赴日本,由东京陆军炮兵学校、千叶野战炮兵学校递升东京帝国大学造兵科,潜心军事研究。归国后历任孙中山大元帅府讨贼军湘军第一军参谋长 (代行军长事)、北伐军特遣军总指挥、黄埔军官学校入伍生部中将部长、教育长、代校长、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十三军军长、南京北伐军第一集团军第三军团总指挥。抗战时期任第九战区战地党政委员会副主任。1946年退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湖南省人民委员会委员、省参事室主任、省司法厅厅长、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副主席等职。著有《炮兵操典》、《射击规范》、《方教育长言论集》等书。 ☚ 黄雍 龙天武 ☛ 方鼎英 方鼎英又名同春,号伯雄,湖南新化人,1888年4月7日生。早年就读私塾,后入新化县白溪市大成书院和长沙明德学堂。1903年考入湖南省实业学堂。1904年赴日本,先后入东京宏文学院、振武学校、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八期炮兵科学习,期间参加了陈天华的 “求知社”和中国同盟会。1911年回国,任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炮兵教官。武昌起义爆发后,与学生赴武汉参战。北京政府成立后,任陆军部科员。1917年由北京政府派遣再次赴日本留学,先后入东京陆军炮兵学校、千叶野战兵射击学校和帝国大学学习军事技术。1921年回国,应 “求知社” 同学赵恒惕之邀任湖南陆军第一师参谋长及援鄂军参谋长。后赵恒惕投靠吴佩孚,亦弃赵投奔谭延闿,并于1923年8月任湖南讨贼第一军参谋长兼代理军长,参加讨赵战争,战争失败后率军退驻广东韶关。1924年4月5日被孙中山任为湘军第一军军长兼第一师师长。同年底任大元帅府北伐军特遣军总指挥,率军北伐,兵败后带部居汉口休养。1925年8月至广州,任湘军整理处副监和湘军讲武堂帮办。同年10月任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入伍生部中将部长。1926年4月任军校代理教育长、军校特别党部监察委员、兵器研究处处长,仍兼入伍生部部长。同年7月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留任广东代理黄埔军校校长兼黄埔要塞司令。1927年10月10日任新编第十三军军长,参加讨伐唐生智。同年12月任广州政治分会军事委员会委员。1928年率军赴南京,3月9日任军事委员会委员,后该部改编为第四十六军,方任军长兼交通部津浦路运输总指挥,参加第二次北伐。后升任第一集团第三军团总指挥。军队编遣后,任第十师师长兼第二十八旅旅长、江北 “剿匪” 司令。1929年3月任讨逆军第一路右翼军副司令兼第一路追击队副司令,参加蒋桂战争。同年10月任西征军第一路军总指挥兼第四十四师师长,参加蒋冯战争。1930年4月19日任军事参议院参议。九一八事变后,与徐谦组织“抗日联合会”。1932年与李济深等组织 “革命军事委员会”,反蒋拥胡 (汉民)。1933年冬在香港参与策划福建事变,后赴湖南湘西策动反蒋起义,起义失败后转回香港。西安事变后回南京。1938年9月任军事参议院参议。后任第九战区战地党政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实际未就职。抗日战争胜利后,任湖南省参议会参议员。1946年7月31日任中将。1948年在湖南组织 “迎解军”,与中共地下组织密议策动起义。1949年秋,赞助程潜、陈明仁举行湖南起义,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高级军事顾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湖南省人民委员会委员、参事室主任、省司法厅厅长、省政协副主席、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湖南省副主任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委员会第二、三、四届中央委员。1976年6月2日因脑溢血在长沙病逝。 ☚ 方策 文立徽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