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新闻本质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新闻本质论 新闻本质论对各种探讨新闻、报纸本质的论点的总称。这种探讨“本质”的传统起源于德国,从19世纪初至20世纪,持续了100多年。黑格尔在其《精神现象学》序言里曾提出:“一般地来说,我们已经看到的东西,并不一定因为它是已知的就一定也是被认识了的。”德国新闻学家们一开始就注意到“已知的”和“被认识的”这二者的不同,他们为把对报纸的直接感性认识状态提高到理性认识状态,进行了漫长的努力,其最高成果是1960~1975年间陆续出版的八卷本巨著《未被认识的文化力量》(奥托·格罗特著),有4000多页。德国新闻学家最初将报纸的本质特征概括为定期性、公告性、时宜性、现时性等等。日本新闻学研究在较长时期内(本世纪前半叶)受德国“新闻本质论”影响较深,其代表作有藤原勘治的《报纸与社会文化建设》、栋尾松治的《新闻学概论》(1930年)、小野秀雄的《新闻基本理论》(1947年),后者的影响最大。中国的新闻学者也受到“新闻本质论”的影响,其代表作是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1927年)第一章。他根据众多的德国新闻学著作,认真介绍和探讨了德国新闻学的“公告性”、“时宜性”、“定期性”、“一般性”等概念,致力于揭示“报纸之原质”。 ☚ 新闻事业 新闻规律 ☛ 新闻本质论 新闻本质论对各种探讨新闻、报纸本质的论点的总称。这种探讨“本质”的传统起源于德国,从19世纪初至20世纪,持续了100多年。黑格尔在其《精神现象学》序言里曾提出:“一般地来说,我们已经看到的东西,并不一定因为它是已知的就一定也是被认识了的。”德国新闻学家们一开始就注意到“已知的”和“被认识的”这二者的不同,他们为把对报纸的直接感性认识状态提高到理性认识状态,进行了漫长的努力,其最高成果是1960—1975年间陆续出版的八卷本巨著《未被认识的文化力量》(奥托·格罗特著),有4000多页。德国新闻学家最初将报纸的本质特征概括为定期性、公告性、时宜性、现时性等等。日本新闻学研究在较长时期内(本世纪前半叶)受德国“新闻本质论”影响较深,其代表作有藤原勘治的《报纸与社会文化建设》、栋尾松治的《新闻学概论》(1930年)、小野秀雄的《新闻基本理论》(1947年),后者的影响最大。中国的新闻学者也受到“新闻本质论”的影响,其代表作是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1927年)第一章。他根据众多的德国新闻学著作,认真介绍和探讨了德国新闻学的“公告性”、“时宜性”、“定期性”、“一般性”等概念,致力于揭示“报纸之原质”。我国当代新闻理论研究中的某些研究对象和思维方式,仍然可以隐约地显示出戈公振开创的研究传统的痕迹。日本新闻学家和田洋一就新闻本质论在1980年发表了如下一段话:“德国的新闻学家们一直想弄清楚新闻学研究的对象——报纸的本质。由于过于热心地探讨什么是报纸,什么不是报纸,报纸的特征是什么,本质性特征又是什么等等,从而忽略了敏锐地观察报纸与现实社会的关系、报纸的威力、报纸惊人的力量。我们到底应该向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繁荣的德国新闻学学习什么呢?”(《新闻学概论》第16—17页,新闻出版社1985年版) ☚ 新闻失实 新闻记者法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