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细毛羊Xinjiang fine wool sheep又称新疆羊。毛肉兼用细毛羊。原产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34年用高加索和泊利考斯公羊与哈萨克和蒙古母羊杂交,后用四代杂种羊自交,杂种羊称兰哈羊。1950~1953年进行整顿,淘汰不合格的羊,1953年经中央农业部批准正式命名。本品种具有体躯结构良好,体质健壮,骨骼结实。公羊大多有螺旋形大角,颈部有1~2个皱褶,母羊无角,有一个皱褶,胸部宽深,背平直,四肢健壮,蹄部坚实。剪毛后,体重:周岁公羊平均为45.0 kg,母羊为37.6 kg,成年公母羊相应为93.0 kg和46.0 kg。毛被为白色同质毛,细毛着生在头部至眼线,前肢至腕关节,后肢至飞节或飞节以下。毛长公羊为10.9 cm,母羊为8.8 cm,细度以64支为主,油汗适中,以乳白色和淡黄色为主,剪毛量:周岁公羊平均为5.4 kg,母羊为5.0 k,成年公母羊相应为12.2 kg和5.5 kg,净毛率48.0%左右。经产母羊繁殖率为139%左右。新疆细毛羊已推广到全国20多个省区。 新疆细毛羊畜牧业的优良品种之一。以高加索细毛羊和普利考斯细毛羊为父本,哈萨克羊和蒙古羊为母本,经过长期杂交选择,于1954年在巩乃斯种羊场培育成功。这是我国第一个细毛羊优良品种。其特点是:体格健壮,耐粗饲,善游牧,适应性强,遗传性能稳定,毛肉兼用,产毛率高;成年公羊和母羊剪毛量分别为12千克和6千克(有的公羊可达15—20千克)。剪毛后成年公羊体重平均92.3千克,母羊51.1千克。从1986年开始,农业部在全国重点养羊区分期分批建设细毛羊商品生产基地,自治区的新源、尼勒克、塔城、额敏、伊宁、霍城、乌苏、温泉、昌吉、拜城等县市被列入建设范围,其中新源、霍城、塔城被评为全国细毛羊基地建设先进县市。目前,新疆细毛羊约有400万只,已累计向全国二十几个省区输送种羊30多万只。 新疆细毛羊全称“新疆毛肉兼用细毛羊”。育成于新疆巩乃斯羊场,1954年正式批准为中国第一个细毛羊培育品种。以高加索羊和泊力考斯羊为父系,哈萨克羊和蒙古羊为母系杂交育成。公羊有角,母羊无角,颈部1—3个皱褶,被毛白色。成年公羊体重90公斤以上,母羊50公斤以上。产毛量4.5公斤,最高达15公斤,净毛率44%,细度64—66支。喜牧耐粗,增膘快,生活力强,分布较广。 新疆细毛羊 新疆细毛羊毛用型羊品种。天水市于1978年从新疆引进,2006年存栏28835只,占绵羊总存栏的16.1%。主要分布在秦州、积麦、秦安、张家川等县区。其成年公羊体重48.5公斤,胴体重22.40公斤,屠宰率46.1%,产毛量6.7公斤,毛长8.6厘米,毛细61支,净毛率46.8%。成年母羊体重37.6公斤,胴体重16.6公斤,屠宰率44.2%,产毛量4.8公斤,毛长6.7厘米,毛细60支,净毛率45.6%,产羔率120%。 ☚ 甘肃细毛羊 波尔山羊 ☛ 000007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