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新德国电影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新德国电影 新德国电影20世纪60年代兴起于联邦德国的旨在振兴德国电影的艺术运动。1962年,为使联邦德国电影摆脱长期保守沉闷和回避历史及现实的僵化局面,26位青年电影工作者在第八届联邦德国短片电影节上联名发表了 《奥伯豪森宣言》,宣称 “与传统电影决裂”,“从陈规陋习、商业伙伴和利益集团的羁绊中解脱出来”,从而创立 “新的德国电影”; 并倡导 “德国电影的未来,在于运用国际性的电影语言”。1960年,由亚历山大·克鲁格导演的 《和昨天告别》、彼德·沙莫尼导演的 《禁猎狐狸季节》 和施隆多夫导演的 《特莱斯》,先后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从而迎来了新德国电影的第一个创作高潮,连续出现了不少引人注目的成功影片。1975年又掀起第二个创作高潮,被称为 “新德国电影学派四杰” 的法斯宾德、施隆多夫、赫尔措格和文德斯同时崛起影坛。他们拍摄的《恐惧吞噬灵魂》、《阿吉尔,上帝的愤怒》、《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丧失了名誉的卡塔琳娜》 等影片相继在国际上赢得较高声誉。1979年,法斯宾德导演的 《玛丽亚·布劳恩的婚姻》 和施隆多夫导演的 《铁皮鼓》,再次在国际上获得巨大成功,从而掀起了新德国电影的第三次高潮。新德国电影将哲理化、纪实化、心理化和综合化的现实主义美学思潮汇于一体,兼容叙事性和形式探索,集中反映了当代电影的新特征和新动向。尽管几起几落,时至今日仍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 ☚ 新浪潮电影 奥斯卡奖 ☛ 新德国电影 新德国电影20世纪60年代兴起于联邦德国的旨在振兴德国电影的艺术运动。1962年,为使联邦德国电影摆脱长期保守沉闷和回避历史及现实的僵化局面,26位青年电影工作者在第八届联邦德国短片电影节上联名发表了《奥伯豪森宣言》,宣称“与传统电影决裂”,“从陈规陋习、商业伙伴和利益集团的羁绊中解脱出来”,从而创立“新的德国电影”; 并倡导“德国电影的未来,在于运用国际性的电影语言”。1960年,由亚历山大·克鲁格导演的《和昨天告别》、彼德·沙莫尼导演的《禁猎狐狸季节》和施隆多夫导演的《特莱斯》,先后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从而迎来了新德国电影的第一个创作高潮,连续出现了不少引人注目的成功影片。1975年又掀起第二个创作高潮,被称为“新德国电影学派四杰” 的法斯宾德、施隆多夫、赫尔措格和文德斯同时崛起影坛。他们拍摄的《恐惧吞噬灵魂》、《阿吉尔,上帝的愤怒》、《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丧失了名誉的卡塔琳娜》等影片相继在国际上赢得较高声誉。1979年,法斯宾德导演的《玛丽亚·布劳恩的婚姻》和施隆多夫导演的《铁皮鼓》,再次在国际上获得巨大成功,从而掀起了新德国电影的第三次高潮。新德国电影将哲理化、纪实化、心理化和综合化的现实主义美学思潮汇于一体,兼容叙事性和形式探索,集中反映了当代电影的新特征和新动向。尽管几起几落,时至今日仍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 ☚ 新浪潮电影 奥斯卡奖 ☛ 新德国电影 新德国电影Der Neue Deutsche Film本世纪60年代初出现在联邦德国的旨在振兴德国电影的运动。当时的西德电影在经济和艺术方面都面临严重危机,因循守旧、逃避现实的庸俗娱乐片和文学改编片充斥影坛。1962年2月28日在奥勃豪森第八届西德短片电影节上,26位青年电影工作者联名发表一篇宣言(后被称为《奥勃豪森宣言》),提出要创立新的德国电影,与传统电影决裂,要运用新的电影语言,从陈规陋习和某些利益集团的羁绊中解脱出来。他们断言“爸爸们已经死亡”,要“寄希望于新电影”,表示准备共同承担经济风险。《奥勃豪森宣言》的诞生标志着西德电影的历史性转折。宣言签名者大都是只拍过短片的无名之辈,只有亚历山大·克鲁格曾以见习导演身份参与过著名导演弗里茨·朗格《印度墓碑》一片的拍摄工作。1966年,这批年轻人推出第一批长故事片,标志着新德国电影的真正诞生。其中克鲁格的《向昨天告别》、彼得·沙莫尼的《狐狸禁猎期》和福尔克尔·施隆多夫的《青年托尔勒斯》分别在威尼斯与戛纳国际电影节上获奖。 ☚ 塔尔科夫斯基 施隆多夫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