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久性豆状过度角化病
持久性豆状过度角化病的病因未明,常在30~60岁男性发生。损害初发于足背,为针头大淡红色疣状角化性丘疹,表面粗糙,或呈红斑鳞屑性扁豆状孤立斑丘疹,中央鳞屑较厚。病期短者多呈限局性,日久皮疹增多,可向小腿、两臂、掌、跖等部蔓延,对称分布。躯干部罕见。有轻微瘙痒或无自觉症,组织病理示表皮角层角化过度,偶见灶性角化不全,棘层变薄系由于压迫所致。在损害处与正常皮肤交界处有乳头增生表现。真皮上层紧靠表皮处可见有狭窄的带状浸润,浸润细胞以淋巴细胞及织织细胞为主。根据点状、疣状角化性丘疹及好发部位,结合组织病理所见,可以诊断。应与葡行性穿通性弹力纤维病及毛囊和毛囊旁角化过度病鉴别。本病目前尚无满意疗法。可试用大剂量维生素A及维生素E内服,外用角质剥脱剂如5~10%水杨酸软膏或10%尿素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