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斯密教条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斯密教条马克思对斯密断言商品价值只分解为3种收入的错误结论的简称。斯密把价值区分为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但因缺乏劳动二重性理论,未能区分二者的形成要素。将工资、利润和地租误认为是形成价值的全部要素,即把商品全部价值(c+v+m)混同于新创造价值(v+m),丢掉了不变资本价值的转移部分,造成了再生产理论上的重大错误。其后的一些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曾把它奉为信条。 斯密教条Smith's Dogma马克思对亚当·斯密抹杀商品价值中不变资本部分的再生产理论的称谓。亚当·斯密认为,商品的价值只分解为工资、利润和地租三种收入,或只分解为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由此,把商品的全部价值混同于新创造的价值,丢掉了不变资本(生产资料)的价值。这一错误曾被19世纪上半期一些西方经济学家奉为教条。 斯密教条 斯密教条Smith’s DogmaA.斯密对商品价值所作的错误分解的理论。斯密从他错误的收入决定价值的理论出发,认为商品价值只分解为工资、利润、地租三部分(v+m)。实际商品的全部价值应分解为c+v+m三部分,v+m只是商品中新创造的价值,斯密则把商品的总价值(c+v+m)与新价值(v+m)相混淆,抛弃了不变资本(c)。其后,几乎所有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都把这个错误观点奉为正统的信条,马克思讽刺地称之为斯密教条。 ☚ 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 经济人 ☛ 斯密教条 斯密教条又译“斯密信条”。指亚当·斯密由其收入决定价值论所导致的一个错误观点。他认为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只分解为工资、利润和地租三种收入,即分解为 (v+m),而不包括生产资料 (即不变资本c) 的价值。这一观点后来为许多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所承袭,马克思讥称之为“斯密教条”。斯密这个错误的实质就在于把产品的全部价值 (c+v+m) 与产品中所包含的新创造的价值 (v+m) 混同起来,而忽略了不变资本 (生产资料) 的价值 (c),这导致了许多理论上的混乱和错误,堵塞了他对资本主义再生产进行科学的理论分析的可能性。斯密有时也感到商品价值中应当包括生产资料的价值。为了自圆其说,他便通过区分一系列概念迂回曲折地维护自己的信条。首先,是总收入与纯收入的区分。总收入是年总产品 (c+v+m),纯收入是从年总产品中扣除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之后的余额 (v+m),通过这样的划分,斯密便在“总收入”的名义下,将自己原先丢掉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偷偷地又塞进了商品的价值当中。其次,是单个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区别。他认为不变资本作为商品价值的第四个要素被引进,这只适用于单个资本。从整个社会来说,某部门所需的生产资料乃是另一部门所生产的产品,其价值最终也分解为社会三种收入。如此层层类推下去,所有部门的不变资本都间接地分解为社会三种收入。这样,斯密就重新将商品价值中不变资本的价值排除在外。再次,是以实物形式表现的收入和以价值形式表现的收入的区分。生产资料部门的产品,如机器、原料等等,从实物形式上说,个人无法消费,不能归入“社会纯收入”,但从价值形式上说,却能归入“社会纯收入”。至于消费资料部门的产品,则无论从实物形式或从价值形式来说,都能作为“社会纯收入”。所以,一切商品的价值都可分解为工资,利润和地租三种收入。 ☚ 斯密的二元价值论 三个阶级的三种收入学说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