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宾汉姆兰德制18世纪末期在英国部分地区实行的一种家庭津贴制度。它规定对每个固定收入在最低生活水平线以下的劳工,按面包的时价和劳工家庭成员的人数进行补贴,从而实现它的目标:“公平收入”。斯宾汉姆兰德制最初是在伯克郡实行的,1795年开始推广到其他地区,在英国南部的农业地区曾风行一时。 斯宾汉姆兰德制是对工业化进程中出现的社会动荡和混乱的反抗,它在一个地区内,有效地组织了以社会公平为目标的再分配。使有些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免遭工业化的冲击。在一定时期、一定地区起了稳定社会以及避免家庭和个人悲剧的作用。但是工业化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斯宾汉姆兰德制实际上代表要求倒退的势力。它的目的与“济贫法”一样,是为了维护旧的秩序,阻止人口流动,遏制自由经济,避免竞争风险,它与济贫法的不同之处在于采取的手段是利诱而不是强制。在实施斯宾汉姆兰德制的地区,人们不愿离开本地到更有前途但也充满风险的新工业区去谋求发展。斯宾汉姆兰德制按人口分配的方式鼓励人口增长,造成了实行这种体制的农业地区人口过剩和失业增加,最终又加重了纳税人的负担,因而在实行了将近30年之后终于难以为继。但从客观的角度去评价它的作用,也应该看到它的按人口补贴的济贫方式刺激了英国的这部分地区人口剧增,为后来的更大规模的工业化准备了充足的人力资源,这是它潜在的进步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