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佩里
斯佩里 (Sperry,R. W. 1913~),美国发育神经生物学家、心理生物学家、哲学家。因成功地揭示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专门化,获1981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斯佩里出生于康涅狄格州的哈德福德(Hardford),曾先后就读于奥伯林(Oberlin)学院和哈佛大学,1935年在奥伯林学院获心理学硕士学位。1941年在芝加哥大学获动物学研究方向的哲学博士学位。后在哈佛大学灵长目生物学实验室、芝加哥大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工作,任解剖学、心理学助教授。1954年受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比德尔的邀请,担任加州理工学院心理生物学教授至今。斯佩里是一位极富独创精神的实验神经科学家,学识渊博,擅长思考,在文学、心理学、哲学诸领域深有造诣,被认为是脑研究的世界性领袖。斯佩里是国际脑研究协会(IBRO)、美国科学院、美国哲学学会、皇家学会等多种学术机构的成员,曾获得剑桥大学、芝加哥大学、加州理工学院、神经科学学会、拉斯克基金会授予的多种奖金和荣誉。
斯佩里致力于脑神经科学的研究,以把心理学与生物学的结合作为终生事业。早在1939年,他作为芝加哥大学生物学家威斯(Weiss,P.A.)的研究生,在探索神经胚胎发育过程中,对于神经元之间如何形成特定型式的连结进行了研究,他通过精心设计的实验,细致地观察两栖类视神经的再生现象,向威斯的“功能先于形态”(“function precedes form”)的理论挑战,提出了影响深远的“化学亲和力”假说,强调脑内神经元之间的连结是在遗传因素的控制下,通过脑发育早期阶段形成的化学标记物的互相识别精确有序地建立起来的。这一理论大大推动了神经科学的发展,为脑-行为研究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1952年斯佩里的研究工作出现了决定性的转折。当他用新的手术方法切开猫与猴的大脑连合部(主要是胼胝体) 和视交叉后,用特异设计的一侧行为检测技术,第一次获得了惊人的裂脑效应,建立了裂脑动物的意识分离的双重脑系统模型,为探索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专门化作了充分的准备。
六十年代初期,在斯佩里裂脑动物手术的启发下,洛杉矶神经外科医生博杰(Bogen,J.)与沃格尔(Vogel,P.)试用大脑连合部切割术控制重症癫痫的发作获得了成功。裂脑人的出现为斯佩里探索两半球功能的专门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他采用独具一格的实验方法,分别严格考察裂脑人两半球的信息处理过程,获得了大量的新奇资料,建立了关于大脑两半球功能专门化的理论。实验结果表明大脑两半球是以不同方式来反映客观世界,对大多数人而言,左半球在语言功能、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等方面起决定性作用:右半球善于解决有关的空间问题,是音乐、美术、几何-空间和知觉辩认系统。他以大量实验证明右半球集中了许多重要的高级机能,在认识空间和重现三维结构等方面比左半球优越,从而有力地修正了一个多世纪以来关于左半球是优势半球,而右半球处于从属与劣势地位的传统概念。斯佩里认为人脑好比两套信息加工系统,它们分工合作、相辅相成组成一个统一的控制系统。斯佩里的杰出贡献使人们能够深入地了解大脑的内部世界,为进一步探索大脑的更高级功能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轮廓,对于神经科学、认识科学、临床医学、心理学、教育学、哲学都有深远的影响和积极的意义。
斯佩里在他的著作中除许多科学论文外,还包括不少讨论脑一意识关系的极富哲理的文章。他认为神经科学的最终目的是了解人的意识过程,他提出的内容极其丰富的脑一意识相互作用理论,受到哲学界的高度重视。斯佩里的代表著作有: 《大脑机能结构与行为》(1961);《割裂大脑的意识统一性》(1968)、《割裂半球的一侧功能的专门化》(1974)、《脑一精神相互作用: 是精神论,非二元论》(1980)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