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帛 布帛货物布帛:货帛 金钱布帛:帑 财帛 旧时作为庆吊礼物的整幅布帛:幛(幛子;贺~;喜~;挽~) 红(披~;挂~) 帐子 少量的布帛和粮食:尺布斗粟 尺帛斗粟尺缕斗粟 斗粟尺布 斗粟尺帛 (棉织品和丝织品的总称:布帛) ☚ 好的丝织物 纱 ☛
家庭不和 家庭不和家反宅乱 夫妻不和、吵架:犯斋 夫妻反目 夫妇反目 家庭内部争吵不和:阋墙谇帚 兄弟之间因利害冲突而不和:尺布斗粟 尺帛斗粟 斗粟尺布 斗粟尺帛 兄弟对立,不和睦:兄弟相参 兄弟参商 兄弟反目成仇:桃伤李仆 ☚ 不和 不投合 ☛ 斗粟尺布尺布斗粟dǒu sù chǐ bùbrothersareat odds; brothers are not on good terms; brothers do not get along well ❍ 孝文十二年,民有作歌歌淮南厉王曰: “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 (《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In the twelfth year of the reign of Emper or Wendi of the Han Dynasty,someone composed a folksong,telling of Prince Li of Huainan,which goes: “One chi of cloth can be sewn;one dou of grain can be pestled. The two brothers cannot get along with each other.” 斗粟尺布dǒu sù chǐ bù粟:小米。比喻兄弟不和。brothers at logger heads, brothers are not on good terms 斗粟尺布《辞源》源云:讽喻兄弟不能相容。省作“斗粟”。《新唐书·一三二·吴兢传》上言:“陛下即位四年,一子弄兵被诛,一子以罪谪去,惟相王朝夕左右。斗粟之刺,《苍蝇》之诗,不可不察。” 按,此语河南版《汉语成语大词典》作“斗米尺布”,意指不多的东西。明·袁宏道《碧晖上人修净室引》:“净寺有圣僧二,其一余不知名,亦不识面貎,每日以沉湎为工课,凡所得斗米尺布,尽以沽酒。”也作“尺缕斗粟”。清·汪琬《新修至德庙碑》:“后世礼教既废,锥刀之末,尺缕斗粟之微,靡所不争。”“斗粟尺布”原意本此,又也作“斗粟尺帛”。《新唐书·列传一百二十·孝友·刘君良》:“族兄弟犹同产也,门内斗粟尺帛无所私。 斗粟尺布dǒu sù chǐ bù与“尺布斗粟”同。 斗粟尺布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后,分封了不少诸侯国。大将张敖被封为赵王。 一次,刘邦巡游赵国,赵王派一名美女侍奉刘邦。几夜承幸,那赵美人便怀了孕。 后来,赵王张敖因为一起谋杀刘邦的案件受到牵连,被捕入狱。赵美人也随着张敖全家被关进狱中。 这时,赵美人即将临产。她几次托人向刘邦诉说情况,希望能放她出狱,但刘邦政务繁忙,并没把赵美人的事放在心上。不久,赵美人生下了一个男孩,她以为刘邦不肯放她出狱,含恨自杀。 刚出生的孩子很快被送到刘邦那里。刘邦虽然有些后悔,但已无法挽回,便给孩子起名刘长,交与皇后吕雉抚养。刘长长得聪明伶俐,模样又很像刘邦,很得刘邦与吕后的欢心。三岁时,他便被刘邦封为淮南王。 刘邦死后,太子刘恒即位,史称汉文帝。这时,刘长已到淮南就国,他仗着自己的同父异母的哥哥是皇帝,为所欲为,胡作非为。他在自己的封地上,僭用皇帝所用的仪仗和礼节;进京晋见皇帝时,不行君臣之礼,直呼文帝为“大哥”,有时和文帝一起出去打猎,硬要和文帝同坐御车。 淮南王的所作所为使文帝对他十分不满。汉文帝屡次告诫他,但他毫不悔改。汉文帝忍无可忍,让大将军薄昭写信给他,要他上书谢罪。但刘长却非但不思改悔,反而变本加厉,准备谋反。 但汉文帝对刘长的阴谋早有觉察,便在刘长起兵前召他进京,逮捕了他。按理说,谋反犯的是死罪,但汉文帝不忍手足相残,下诏免了刘长的死罪,把他废为庶人,限定时日押送到蜀郡去。刘长悔恨交加,在路上绝食自杀。 刘长死后,民间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对当时最高上层的兄弟残杀现象,作了有力的讽刺。 后来,“斗粟尺布”这一成语,用来比喻兄弟不和。 斗粟尺布dǒu sù chǐ bù见“尺布斗粟”。 斗粟尺布dǒusù-chǐbù见“尺布斗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