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生态学
研究文艺现象同人类生存的整个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是文化生态学中分衍出来的一个分支学科。最早提出文艺生态学名词的是20世纪50年代美国斯图尔德写的 《文化生态学》 一书。
文艺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❶研究影响文艺生存、发展的环境因素以及它们之间存在的关系。所谓环境因素,主要有经济环境因素、政治环境因素、文化环境因素、自然环境因素、种族环境因素等,文艺生态学强调自然环境、文化环境、社会环境对文艺的影响。在考察自然同文艺的关系时,首先注意文艺产生和发展同周围自然生态质量的关系,自然生态的变化常常会引起文化变迁和兴衰。其次要注意文艺创作与自然的依附关系。文艺创作活动与其他生命活动一样,一开始也以自然界为对象。再次,自然环境对社区作家群的形成,对独特艺术风格和风貌的形成具有影响,这种例子在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均可找到。
❷研究考察社会经济环境因素对文艺的影响。西方不少学者往往忽视这种因素,造成理论的褊狭。马克思主义对文艺和经济关系做了有意义的探讨。人类的生产活动创造了文艺,从2.5万年前旧石器晚期的原始壁画,以及各民族的文化差异中,都可找到证明。同时,生产活动又为文艺发展提供物质保证,人类的生产活动既创造物质文明,又创造精神文明,文艺的发展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存在着密切关系。作为经济基础的集中反映的政治,无疑对文艺发展影响巨大。
❸研究文艺生产的生态平衡。这里的文艺是广义的概念,不单指文艺创作活动,而是包括文艺事业的绝大多数内容。从文艺生产的流程来说,包括创作者、创作活动、作品的传播、社会消费等环节。这样一个复杂而多变的系统,必然存在着重大的生态问题。如何使各因素互相作用、协调、互补,形成良性循环,则是文艺生态学研究的范畴。
文艺生态学的理论可以概括如下: 人类是一定环境总生命网的一部分,他们有着惊人的对环境的适应力和影响力,人是依靠后天学习获得文化密码(而不是先天的遗传密码) 来行动的高等生物群体,他与整个物种群的生成体构成一个生物层的亚社会层。这个层次通常被称为群落。当总生命网中引进超有机体的文化因素时,在生物层面之上就建立起了文化层面。这两个层次是交互影响、交互作用的,它们之间有着一种互相关联的共生关系。这种共生关系不仅影响人类的一般生存和发展,而且影响作家、艺术家的创作活动。文艺生态学认为,人类是活动在由社会、文化和自然环境交互作用、交互融合构成为背景的、极为复杂的生命大舞台上,而作家、艺术家是作为人类生命的一种特殊活动者,在这个大舞台上进行文艺创作的表现者。因此,作家、艺术家不仅要以社会的、文化的尺度,而且也要用自然的尺度去追求真、善、美。当人、自然、社会、文化的各种变量相互适应、协调、和谐的时候,这种关系就表现为常态; 反之,当它们之间不适应、不协调、不和谐时,则完全表现为变态。这种常态与变态的交互更替和起伏式的发展,往往形成艺术产生、发展、低落到衰亡的周期。文艺生态学就是从人、自然、社会、文化的各种变量研究文艺产生、分布及发展规律的一种新的综合理论和方法。
文艺生态学学科出现以来,它的科学理论和研究方法加强了对文艺现象的宏观研究和总体考察,有利于人们从整体上去掌握、了解文艺的特殊的发展规律,有利于人们认识社区作家群的形成原因及文艺作品特殊的风格和风貌,还有利于人们研究作家、艺术家特有的亲自然倾向和保护艺术创作的社会生态环境。此外,它对于开拓文艺理论研究的思维空间、恢复文艺学与自然科学的联系也是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