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理自然,姿态横生
语本苏轼《答谢民师书》:“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是苏轼创作论中一个重要观点,意在强调创作风格的自然性与艺术表现的多变性的统一。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文理自然是同作者以客观事物的理解和把握,以及运用自如地驾驭艺术规律密切相关的。《庄子》对于“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知北游》)的审美观照以及“游刃余地,运斤成风”的造诣,韩愈对于“文从字顺”的语言要求,苏轼关于“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的行文布局的经验,“随物赋形”以及合乎常理的创作原则,等等,从不同侧面昭示了通向“文理自然,姿态横生”这一创作境界的途径。苏轼关于“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的创作观点的形成,同对唐代古文运动的积极成果的继承,对宋代新古文运动倡导者欧阳修“取其自然”(曾巩《与王介甫第一书》引)的创作标准的认同,以及对他父亲苏洵文贵自然的主张的贯彻,都是分不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