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格调派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格调派

格调派

清乾隆年间以沈德潜为代表的诗歌流派。因该派标举“格调说”,故名。“格调说”强调格调在诗歌创作中的重要作用,这种文学主张最早由前后七子提出,沈德潜对此加以继承和发展。他通过编选《古诗源》、《唐诗别裁集》、《明诗别裁集》和《清诗别裁集》等几部诗选,或加上评语,或通过序和凡例,更加系统地宣扬格调说。他的所谓“格”,是“不能竟越三唐之格”(《说诗晬语》卷上),“诗至有唐,菁华极盛,体制大备”,而“宋元流于卑靡”(《唐诗别裁集·凡例》),实质上与前后七子一样主张扬唐而抑宋,认为汉魏及唐以后,诗的格调下降了。不止如此,他还主张学习《诗三百》,在《说诗晬语》里,他批评“学诗但知尊唐,而不知上穷其源”,即是此意。所谓“调”,即强调音律的重要性,他在《说诗晬语》里说:“诗以声为用者也,其微妙在抑扬抗坠之间。读者静气按节,密咏恬吟,觉前人声中难写、响外别传之妙,一齐俱出。”又说:“乐府之妙,全在繁音促节,其来于于,其去徐徐,往往于回翔屈折处感人,是即依依和声之遗音。”沈德潜主张“格调”,强调作者应该“学古”和“论法”,并根据“去淫滥、以归雅正”的宗旨,制定了许多规则,从诗歌的体、格、声、调诸方面提出要求,要求作者遵守,不免偏于琐碎的章法声律,如《说诗晬语》中要求长篇诗歌于铺叙中有峰峦起伏,短诗则于收敛中能含蓄无穷,“伦次整齐,起结完备,方为合格”。与此相联系,他提出了诗歌为封建政治服务的主张,《说诗晬语》中说:“诗之为道,可以理性情,善伦物,感鬼神,设教邦国,应对诸侯,用如此其重也。”因此,他认为“忠孝”和“温柔敦厚”是格调的最终依据和“极则”,只要“格调”雅正的作品,那么它的内容便一定会符合“忠孝”和“温柔敦厚”的原则。他还讲求比兴蕴蓄,不能发露。沈德潜的诗多为歌功颂德之作,有些虽然有一定的现实内容,但往往缺乏鲜明生动的气息,而说教成分较浓。因为他的诗歌主张与作品符合统治阶级的需要,所以沈德潜受到乾隆皇帝的赏识,经常出入禁苑,与乾隆唱和并论及历代诗的源流与发展。这种地位,使沈德潜的诗论及诗风,风靡一时,影响很大,有许多人接受了他的论诗主张,并按他的榜样写作诗歌,故形成一个诗歌流派。参见“格调”。

☚ 蕉园诗社   秀水诗派 ☛
格调派

格调派

清代诗歌派别。以沈德潜为代表人物。沈氏论诗,尊盛唐,主格调,“从之游者,类皆摩取声调,讲求格律” (洪亮吉《西溪渔隐诗序》),在当日文坛上颇具影响。格调本渊源于严羽的“既格力雄壮,又气象浑厚”诸论,而沈氏又在明七子“格古调逸” (李梦阳《潜虬山人记》),“高古者格,宛亮者调”(《驳何氏论文书》) 之说的基础上,提出具有个人见解的格调论。《说诗晬语》:“诗以声为用者也,其微妙在抑扬抗坠之间”。“诗贵性情,亦须论法”,“所谓法者,行所不得不行,止所不得不止,而起承照应,承接转换,自神明变化于其中。若泥定此处应如何,彼处应如何,不听意运法,转以意从法则死法矣。”强调从古人诗歌作品的格调韵律、抑扬抗坠中体会出“声中难写,响外别传之妙”。这样,便不只局限于韵律节拍,而是要求诗歌创作,既不能无法,又不能为法所拘,要像“水流云在,月到风来”那样根据各种情意形成各种风格,或动或静,或彼或此,唯意所适。但由于此派的格调说最终要求归结到“性情”上,即诗歌创作必须符合封建正统观念所要求的思想感情,对于诗歌反映现实生活的广度和深度认识有所不足,所以,作品中多散发着圣道伦常的封建说教,加之又未完全脱掉模拟汉魏盛唐的痕迹,结果不免流于肤廓空疏。

☚ 桐城派   性灵派 ☛

格调派ge diao pai

School of Artistic Form and Sound (it was formed at the beginning of Qianlong Period of the Qing Dynasty,and its representative was famous poet Shen Deqian)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8:4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