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诗 格诗它有两个含义:一即唐人以五、七言古体诗为格诗;一是诗中运用排偶、平仄大致协调的梁、陈诗歌,也叫“格诗”。清纳兰性德《渌水亭杂识》四云:“建安无偶句,两晋颇有之,日盛月加,至陈、梁谓之‘格诗’,有排偶,至无粘。”吴乔《围炉诗话》卷一:“唐时有格诗之名,与律诗并举。”按白居易《长庆集》标有“格诗”一目,其所作《元宗简集序》又谓“著格诗一百八十五,律诗五百九”。所谓“格诗”,正是五、七言古体诗。 ☚ 律诗 绝句 ☛ 格诗 ☚ 南朝体 歌行 ☛ 各种诗 各种诗皇帝作的诗:宸藻 天章 皇帝作的诗歌:宸歌 高僧所写之诗:雁门偈 古体诗:古(古诗;~律;~风) 辞(木兰~) 篇幅较长的古体诗:长古 诗体名:律诗 介于今体诗与古体诗之间的一种诗体:格诗(半格诗) 旧体诗:律(五~;七~) 绝(绝句;绝诗;五~;七~) 截句 词曲调牌的名称:令(小~) 七言律诗:长句 诗的一种韵文形式:词(~律;~牌;雅~;宋~) 诗余 词的别名:琴趣 短调的词:令曲 合乐的诗歌:诗乐 伴以雅乐歌唱的诗歌:雅歌 疋歌 临时感触而作的诗:即景 即兴(即兴诗) 摘取前人诗句拼成的诗:集句 经过翻译的诗歌:译诗 隐含禅理的诗:诗禅 以宫庭生活为题的诗:宫词 抒发感慨的诗:感遇诗 反映一定历史现实的诗歌:诗史 长的诗篇:长诗 长韵 长语 篇幅较长的诗歌:长歌 叙述英雄传说或重大历史事件的长诗:史诗 用口语写的小诗:语体诗 短的诗词:小句 信口乱凑的诗:诌诗 辞意诡异、语调激切的诗:诡诗 前人遗留下来的诗歌:遗歌 遗唱 遗诗 遗篇 诗词气势奔放:怒猊抉石 ☚ 诗 各种用途的诗 ☛ 格诗科举考试用语。指考试中作为标准规定的诗。《旧五代史·晋书·李怿传》:“时常侍张文宝知贡举,中书奏落进士数人,仍请诏翰林学士院作一诗一赋,下工部,为举人格样。学士窦梦征、张砺辈撰格诗、格赋各一,送中书,宰相未以为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