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文氏现象心电图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文氏现象心电图

文氏现象心电图

文氏现象(Wenckebach phenomenon)即二度Ⅰ型传导阻滞,是指心脏任何部位的传导速度呈进行性延迟,终于不能通过而漏搏的一种传导阻滞现象。最常见于房室交接处,但也可出现于窦房交接处,左、右束支或左束支分支及预激综合征的旁路内。由于文氏现象所致的心室或心房电活动呈规律的周期性改变,称为文氏周期。
文氏现象多见于迷走神经张力过高,急性心肌炎、洋地黄中毒、急性下壁心肌梗塞等,常为一过性,预后较佳,但位于束支或分支内者,则较严重。其分类为:Ⅰ型房室传导阻滞;Ⅰ型窦房传导阻滞;Ⅰ型异位-心室(心房)外出传导阻滞;Ⅰ型束支或左束支分支传导阻滞,例如Ⅰ型单侧束支传导阻滞与Ⅰ型单分支传导阻滞。
Ⅰ型房室传导阻滞 分为典型与不典型二种:
典型Ⅰ型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特点:P-R间期进行性延长,第二个下传心搏的P-R间期增量(逐次增加的时间)最大,以后增量进行性减少; R-R间距进行性缩短;包含有心室漏搏的长间歇长度,等于两个窦性周期之和减去P-R间期的总增量 (文氏周期中末尾一个最长的P-R间期与第一个最短P-R间期的差数); 这个长间歇后的第一个R-R间距,较该间歇前的最后一个R-R间距为长。


图1 二度Ⅰ型房室(或窦房)传导阻滞示意图


图2 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3:2心电图


不典型Ⅰ型房室传导阻滞通常认为凡有P-R间期长短变化和间歇性心室漏搏,而又不完全符合文氏现象基本规律,并具有下列一种或一种以上情况者为不典型文氏现象。其心电图特点:
❶心室漏搏后出现的交界性逸搏,位于下一文氏周期中第一个P波略后,两者发生干扰,初看似为“P-R”间期异乎寻常的缩短。或者P-R间期反见明显延长,可能是长间歇中受阻的P波在房室交界处存在隐匿性传导。
❷P-R间期增量不是进行性减少,而是反而增大,或无增量甚至减量。因而P-R间期不是进行性延长,R-R间距也不是进行性缩短。例如第二个下传心搏的P-R间期增量 (即文氏周期中第一个增量)并不是最大的增量,或该次心搏后至少有一个增量较其前任何一个下传心搏的增量为大; 末次下传心搏的P-R间期增量为文氏周期中最大者;在文氏周期中,至少有一个P-R间期长度相等;至少有一个P-R间期缩短,可能由于超常传导所致。(3)最后一个下传心搏P-R间期较长,有可能产生反复心搏,从而结束文氏周期;或者在长间歇中连续两个以上P波受阻未下传,可能是由于有隐匿性房室传导。
不论典型或不典型文氏周期的产生基础都是P-R间期增量的改变,如果窦性周期固定,当增量是正数时,不论增加多少,均导致P-R延长,及R-R的延长或缩短;当增量等于“0”时,出现与前一心搏等长的P-R时限与R-R间距;当增量呈负数时,不论负数多少,P-R均缩短,而R-R缩短或延长。要是P-R增量呈正数,并且进行性减少,则为典型文氏现象。否则为不典型文氏现象,特别是参杂有交界性逸搏的干扰、隐匿性传导、折返现象、超常传导、迷走神经张力改变等因素,更增加不典型文氏周期的复杂性。
Ⅰ型窦房传导阻滞 由于窦性激动不能在心电图上显示,故通常只能根据P-P间距进行性缩短,继以一个长的P-P间歇,后者长度较紧靠其前的一个最小P-P间距的两倍为短来诊断。


图3 二度Ⅰ型窦房传导阻滞4:3心电图


Ⅰ型异位-心室(或心房)外出传导阻滞 Ⅰ型异位外出传导阻滞与Ⅰ型窦房传导阻滞诊断依据一样,不同的是异位的R′-R′(或P′-P′)来代替前者的P-P间距,例如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伴有Ⅰ型外出传导阻滞等。
I型束支或左束支分支传导阻滞 此型偶见,只有在P-P间距与P-R间期长度固定不变的前提下,始能辨识I型单侧束支传导阻滞和I型单分支传导阻滞。
I型单侧束支传导阻滞 可分为三型,兹以四个心搏所组成的左束支传导阻滞的文氏周期为例来说明。
直接显示型: 文氏周期开始的第一个及随后的第二、第三个心搏,当其通过受损束支的传导时间虽逐渐延长,但其延长程度均<0.04~0.06s(自对侧心室传来激动到达受损束支所需时间)时,可呈现正常QRS波群或不同程度的不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图型,第四个心搏是受损束支文氏周期的结尾心搏,这次窦性激动未能进入该束支的传导抑制区,故是一次真正的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且无来自对侧的逆传激动,因此该束支得以有机会恢复,从随后的一个窦性激动 (即下一个文氏周期的第一个窦性激动)通过束支的传导,再度或接近恢复正常而获得证实。在体表心电图中,能看到这四个心搏的QRS波群逐渐增宽,故属直接显示型。束支内文氏周期的结尾心搏,如当时对侧束支下传的窦性激动,有机会逆传患侧束支阻滞区并使之除极,则这次受损束支实际上未获“休息”,应激性也不得恢复,随后另一文氏周期的第一个窦性激动下传时,仍被阻滞,这便是蝉联现象。


图4 二度I型左束支传导阻滞 4∶3 ,直接显示型心电图2、3、4、5心动为一组文氏周期


部分隐匿型: 文氏周期中,只有第一个心搏通过受损束支的传导时间<0.04~0.06s。第二及第三个心搏便已超过,第四个结尾心搏才是一次真正的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这样,在体表心电图中,虽能看到自第二个到第四个心搏的QRS波群明显增宽呈左束支传导阻滞型,但却看不到这几个心搏在左束支内传导时间的逐次延长,故属部分隐匿型。
完全隐匿型: 文氏周期开始的第一个心搏,通过受损束支的传导时间就已超过0.04~0.06s,随后的第二、第三个心搏必然更加超过,第四个结尾心搏才是一次真正的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因此在体表心电图中,从一开始便完全不能看到左束支内传导时间的逐次延长,故属完全隐匿型,通常无法与真正的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鉴别。


图5 二度I型左束支传导阻滞,部分隐匿型(初看为4∶1,实际上是顿挫型4∶3传导)的梯形图


I型单分支传导阻滞 多见于左前分支传导阻滞,其主要诊断依据,不是QRS波群的畸形增宽,而是周期性的出现电轴左偏程度的逐步加重。在心电图上,能观测出来的,属直接显示型。或者仅能部分甚至全部不能显示的,属部分或完全隐匿型的I型左前分支传导阻滞。
☚ 超常传导心电图   隐匿性传导心电图 ☛
0001545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2:0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