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文心雕龙·诠赋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文心雕龙·诠赋 文心雕龙·诠赋赋论名篇。南朝梁刘勰作。此文为刘氏《文心雕龙》之一篇,在释名以彰义:“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的总提下,论述了以下内容:一、系统论述赋体来源。指出文体之赋源于《诗经》赋比兴之赋,由诗歌的铺陈写作技巧发展而为独立的赋体。发展转变的历史环节,是由赋比兴之赋,到献诗赋颂之赋、赋诗言志之赋,再到楚辞之赋。刘勰特别强调荀况、宋玉以赋名篇对赋体完成所起的历史作用,使赋从“六义附庸,蔚为大国”,“与诗画境”。二、阐述了此前的赋文学流变。刘勰紧承赋体之源谈起,认为秦世除《杂赋》一枝独秀外,余皆不文。汉初赋家发扬秦世《杂赋》,经陆贾、贾谊、枚乘、司马相如等人努力,使赋形成繁荣局面,即:“信兴楚而盛汉。”继后魏晋赋家王粲、徐干、左思、潘岳、陆机、成公绥、郭璞、袁宏等,皆为一流作家,同享盛誉。三、赋文功能本体论。刘勰提出了“体国经野,义尚光大”的命题。以赋为政治、社会道德的工具,是正统雅文化的核心内容,即赋乃“雅文之枢辖”。此系“京殿苑猎,述行序志”之大赋;至其咏物、抒情小赋之功能本体,刘勰复以供人把玩之唯美予以界说。四、赋文学创作论。这方面有如下内容:1.“睹物兴情”论。这是关于辞赋作家创作冲动的命题,指辞赋作家登临高处,目观物色,创作激情顿时兴起。这一理论是中国美学物感说之具现,显示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2.内容与形式相统一。刘勰认为:“文虽新而有质,色虽糅而有本,此立赋之大体也。”这一作赋法则,是由“睹物兴情”决定的:“情以物兴,故义必明雅;物以情观,故词必巧丽。”刘勰在辞赋创作上,反对只求形式华美,不顾内容功用:“然逐末之俦,蔑弃其本,虽读千赋,愈惑体要;遂使繁华损枝,膏腴害骨,无贵风轨,莫益劝戒。”3.文本结构论。本文认为“京都苑猎,述行序志”的大赋和咏物、抒情小赋都有自己较为固定的、带规律性的文本结构特征。大赋的结构特征是:“既履端于倡序,亦归余于总乱。序以建言,首引情本,乱以理篇,造致文契。”前有小序,后有总括,是谓鸿篇大制。小赋的结构特征是:“至于草区禽族,庶品杂类,则触兴致情,因变取会;拟诸形容,则言务纤密,象其物宜,则理贵侧附;斯又小制之区畛,奇巧之机要也。”结构奇巧细密,缘物而生。刘勰更欣赏的是大赋文本。五、赋家赋作批评论。本文主要对两汉和魏晋的赋家赋作进行了批评,在批评中,对以司马相如为代表的十家汉赋给予了高度肯定,对以王粲为代表的魏晋赋在总体肯定的基础上,对郭璞等赋家的不足之处也作了批评。如:“景纯绮巧,缛理有余。”在批评尺度方面,主张出新与故常、情与理、文与质的统一,提出了“情理”、“情韵”、“靡密”、“遒劲”、“雅赡”、“绮巧”等审美批评范畴。 ☚ 文心雕龙·杂文 文心雕龙·辨骚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