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文字传播属性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文字传播属性 文字传播属性人类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之一。文字的产生先后经过了结绳记事、刻契记事、描摹图画、象征表意等阶段,进入象征阶段,可以说是文字传播的真正开始。各种文字传播有其共同的特点:(一)文字使得信息传播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得以持久地、确切地保存下来。人们可以借助文献图籍了解历史,寻求对证。(二)文字传播具有广泛性和普遍性的特点,它突破了口语传播的自然屏障,使消息、思想、政策法令可以在不同方言的同一语言地区内普及开来。(三)文字传播将写作者和阅读者在时间和空间上分隔开来,因而比起亲切的全息性的口语传播,是一种片面的传播方式。首先,非语言的传播因素无法进入文字传播,从而带来理解上的困难和障碍;其次、写作者和阅读者在传播过程中没有直接反馈的可能,写作者无法根据阅读者的反应随时调整传播行为,阅读者不得不处于被动接受文字信息的地位。人与人之间的种种误解常常因此发生,古今文化的隔膜也因此无法避免。古代社会下层的人民仅需口传、信号和简单记事记数的记号就足以维持生活,甚至在近代的乡民当中,文字也是多余的。这样,文字传播在一个较长时期成为在广泛口语传播基地上耸起的“金字塔”,文字崇拜和文字禁忌得以产生。当口语传播将经济和交通均不发达的古代社会分化为许多互相游离的细胞的时候,文字传播以它强有力的权威性和严格的规范性把一个国家一个大民族统一起来。就汉字传播的特点而言,梁启超认为:(一)汉字传播与汉语脱节,常常使文字传播变得枯萎,“新者而不能解,或解矣而不能达”,许多概念被不断附加到同一个字词中,新思想被旧的词句拖着走,难以有独立的“概念——语词”对应体系。(二)汉字语词含义、造句规则与外国迥然不同,便极好地发挥着保存国粹、抵御外来文化的作用,同时还极大地发挥着同化外来文化的作用。(三)汉字数量庞大,运用技巧复杂,仅学习汉字便要花去人生许多精力,“故泰西、日本妇孺可以操笔札,车夫可以读新闻,而吾中国或有就学十年,而冬烘之头脑如故也”。(参见《饮冰室合集·专集之四·〈论进步〉》)在文字传播的历史上,印刷术的发明和推广是一个重大转折点,它使古代文字传播的结构发生根本变化,改变了人们接受文字传播信息的方式。 ☚ 文字处理机 文件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