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点滴法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点滴法topical application

将定量药液点滴在昆虫体壁的一定部位,使杀虫剂穿透表皮引起昆虫中毒致死,以测定触杀毒力的杀虫剂生物测定方法,又叫滴加法。于1980年被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推荐为鳞翅目幼虫抗药性标准测定方法。可应用于多种试虫的触杀毒力测定,如蚜虫等微小试虫也可采用此法。
简史 特里万(J.W.Trevan)于1922年首先发明了微量注射器(滴加器),它是用一个螺旋推动千分尺进而推动注射器的内柱,从针尖上挤出液滴来(图1)。后来虽然作了各种改进,但基本原理相同。近年


图1 微量点滴器的构造
(据J.W.Trevan)

来英国伯卡德(Burkard)公司生产的阿诺德(Arnoed)电动(手动)微量点滴器及埃斯科中型(ISCO ModelM)微量注射器,操作更方便、点滴更精确。前者的最小容积为0.1微升,后者的容积可达0.004微升。龚坤元等于1963年设计一种更简单的毛细管微量点滴器,点滴量可小至0.03微升,后改用不锈钢细管代替玻璃毛细管,具有不易破碎、通透性强,点滴量精确等优点(图2)。
特点 优点是: ❶精确度高,试验误差小,每头虫体点滴量一致,可准确计算出每头试虫或每克试虫体重的用药量;
❷用药量少,用试虫数也少;
❸可避免胃毒作用的干扰。缺点是: ❶对试虫生理状态要求更严。须用同性别、同年龄、同一饲养方法获得的生理状态一致的目标昆虫为试虫;
❷点滴部位及大小不同会引起毒效差异。一般来说,点滴部位越接近作用部位,毒效越快、效果越显著,所以一般要求点滴大小和部位一致,以点滴在前胸或腹部背面为宜;
❸处理前试虫的麻醉方式及时间对试验结果亦有很大影响,一般用CO2或乙醚麻醉均可,但处理时间要控制一致;
❹使用毛细管微量点滴器点滴蚜虫时,点滴技术要求高。


图2 毛细管微量点滴器
(据龚坤元,1963)


方法与步骤 根据所用点滴器的不同可分为:微量点滴法 用丙酮溶解杀虫剂配成母液,再按等比级数稀释成系列浓度备用。取下注射器,吸取丙酮药液后,使注射器垂直倒立排出气泡。安装注射器时,应使注射器的内轴与千分尺的中心轴成一直线并贴紧,转动千分尺至针尖出现液体时,就可按照定量形成药液,点滴目标昆虫(针尖要磨平弯曲成45°或90°角(图1)。点滴药量计算是测微尺每转一圈50格、向前推进0.5毫米,每转一格只推进0.01毫米。如容积为1毫升的注射器,长度为32厘米,从下式可知,每推进一格的药量为0.31微升。

测定时可根据虫体大小,确定一定格数的药液量进行点滴。如点滴虫体大的试虫,可采用微量点滴仪,点滴范围从0.1~ 3.5微升不等。
毛细管微量点滴法 将毛细管插入盛装丙酮药液的小瓶中,使尖端接触药液(毛细管上端的玻璃管不可按触药液); 当整个毛细管充满药液后,再点滴于虫体适当部位。应在毛细管尖端接触试虫体壁(不可使虫体受伤)时,挤压橡皮头,使药液排到虫体上; 点滴完毕后,将试虫置于适宜温湿度条件下饲养,隔一定时间检查效果。(见彩图23、24)

点滴法toppical application

害虫生物测定方法之一。使用毛细管微量点滴器(0.02~0.5μl)或微量注射器(0.1~2.0μl)将微量的药液点滴在昆虫的胸腹部背面。因虫种不同,选择不同容积的点滴器,以获得适宜点滴量。如棉铃虫6龄幼虫点滴1μl,3龄幼虫0.05μl,褐飞虱长翅型成虫使用0.025~0.05μl,棉蚜无翅成虫0.02~0.04μl。测定方法是将药剂溶于丙酮配制5~6个浓度药液,每个浓度点滴30头,重复三次,24或48 h后观察结果求得LD-p线及LD50值。此法是最准确的触杀剂毒力测定方法,在FAO推荐的杀虫剂14种抗药性测定方法中有10种采用点滴法。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0:40:07